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请回答:

    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四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概括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有诗句这样解释成都天府之国的称谓由来——“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下列与成都“天府之国”称谓相关的水利工程是(    )
    A: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B: 秦朝灵渠
    C: 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D: 西汉的白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中国古代史》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在这句话中,“血腥、残酷”是指__________;“宽容”是指__________(    )
    A: 战争频发  重视农耕
    B: 百家争鸣  弘扬文化
    C: 战争频发  百家争鸣
    D: 私田开垦  发展经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4.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361614746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以下观点: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材料一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上表内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軟变法内容的一项措施,谈谈其具体的作用。
    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第一次变法后,秦虽然是最早实行县制的国家,但县制只是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新兼并的地区作为一种行政体制存在,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实行,所以还存在着贵族直接控制的封邑。而商鞅第二次变法,国家颁令,将全国所有地区划分成41个县,每县设县令为行政长官,又置县垂、县尉为其行政、军事助手,县级官员由国家任命撤换。因此,全面实行县制,构成县、乡、里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网络。县乡里制度的设立,宣示着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之后所谓的郡县制、州郡县制,以及行省制,无非是秦国所创县制的发展演变。

    ——摘编自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误。

    ①商鞅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县制。

    ②县级官员县令、县丞、县尉等由国家任命撤换。

    ③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了郡县制。

    ④商鞅第二次变法后,县、乡、里三级构成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网络。

    写出材料二地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名称。依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
    从材料三的文献中任选其一(《大日本帝国宪法》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作用。

    示例:文献:《大日本帝国宪法》

    相关历史事件:明治维新

    作用: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依据材料四,恩格斯所说“英国的革命”是指哪个历史事件?任选两则材料说明恩格斯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练习试卷
  • 6.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根据材料一,说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你最赞赏商鞅变法的哪项改革措施?理由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在战国时期,主张改革的思想家是哪一位?他属于哪一个学派的代表人?
    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认为取得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材料中的“他”是(    )
    A: 伊尹
    B: 商鞅
    C: 李冰
    D: 管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练习试卷
  • 8. 公元前356年,秦国一位新上任的官员在都城咸阳上演了一个“立木取信”的故事。他还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位官员是(    )
    A: 李冰
    B: 商鞅
    C: 管仲
    D: 姜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练习试卷
  • 9. 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为什么秦国的士兵那么能打,就是有一个很强的刺激在鼓励着他们。这个很强的刺激是指(    )
    A: 承认私人土地所有权,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提高
    B: 奖励农耕政策的刺激,多生产粮食,可免除徭役
    C: 奖励军功政策的激励,以获取军功,受赐到田宅
    D: 严明法令政策的影响,连坐法让大家彼此监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练习试卷
  • 10.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一是哪位霸主通过改革使得富国强兵实现了称霸的目的?
    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处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的哪个少数民族什么改革事件?材料反映的是改革措施中的哪项?这次的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综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上述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模拟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