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与此水利工程相关联的信息是(   )

    ①灵渠   ②秦国   ③漓水   ④都江堰   ⑤李冰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材料五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从材料一看,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治理国家的哪一措施?列举他在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材料四诗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结合材料五,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留下许多佳话。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就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退避三舍——晋文公
    B: 纸上谈兵——赵括
    C: 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D: 问鼎中原——楚庄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都江堰是春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黄河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材料一: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李斯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两则材料中的商君是指谁?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改革称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此次改革是在哪一年?该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这次改革中的哪些内容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通过该改革,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影响(   )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郑国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7.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的成效最大。依据下表,可看出商鞅变法最直接的影响是(    )

    序号

    商鞅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土地

    A: 秦穆公称霸,号令诸侯
    B: 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C: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 调动了旧贵族的积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8.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众多领域都曾领先于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上。

    【丰富的遗产】

    材料一  如图

    【创新的制度】

    材料二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兼容并蓄的态度】

    材料三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史实(部分)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唐朝

    玄奘西行天竺;A    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B    先后七次下西洋

    【领先的理念】

    材料四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yuan tuo)、鱼、鰍鳝孕别之时,罔罟(gu)、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植物开花生长的季节不得进山砍伐,在鼋、耄、鱼、泥鰍、鳝鱼等繁殖的季节不得将渔网、毒药投放在湖泊、河泽之中,确保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之后才能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荀子》

    材料一图一是战国时期我国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类请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图二、图三是两宋时期商业繁荣下的文明成果,请你任选一幅图,从其反映的角度列举出一条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中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创新,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宋代出现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这与宋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依据所学知识,写出A、B处对应的人物。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很早就关注自然问题,请写出春秋或战国时期持有这种主张的一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写出一位思想家及其主张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在商鞅变法后的一百年,成都平原上出现了一座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被后人称赞“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三峡大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历史期末试卷
  • 10. 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洽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水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