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改正:

    严复等主持的《时务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改正:

    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反映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的经典之作。

    改正: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改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溪县尤溪二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图片_x0020_303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九龙坡区石桥铺片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
  • 4.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道路。李老师以“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西藏和平解放——见证党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3月开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官僚、贵族、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的反动政权,废除了三大领主对百万农奴的人身奴役,广大翻身农奴成为西藏的主人。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西藏民主改革50年》

    任务二【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战场上的较量】

    任务三【土地改革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材料二: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到来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自由。

    ——《白毛女》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思考后作出的必然选择,它不是表面地完成一段时期的一个历史任务,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

    ——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

    任务四【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历史核心素养】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摘编自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什么?
    材料二中的“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是哪一土地制度造成的?该土地制度形成于中国古代的哪次变法中?
    据材料三概括党和国家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
    根据下面的材料信息,结合相关知识,以“新生”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摘编自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临汾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家孙皓创作的小说《大秦帝国》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于2016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战国末年,礼崩乐坏、群雄逐鹿,各诸侯国纷纷实行改革,以富国强兵,希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彻底变革。秦孝公向列国求贤,青年士子卫鞅入秦,以法家强国之论说服了秦孝公。卫鞅徙木立信、刑及公室,经过系列变法,使秦国崇尚法制、统一政令。秦国历经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日益强大,终于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秦王嬴政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战国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简要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武穴市百汇学校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

    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励志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7. 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 , 这期间美国在 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入地卷入两洋战略,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 , 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摘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一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中的“上谕”标志着哪一事件的开始?比较这一事件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之处。
    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简述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各国实现富强的共同经验。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8. 对题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练01中国古代史100题(解析版)-2020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 9.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7

    图一B处的辩论者受到国君的重用,在秦国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什么重大变革?请列举该变革的主要内容(2个即可)
    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它属于历史上哪个少数民族?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网课教学检测)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西方侵略者)“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摘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决裂阡陌”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为此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采取过什么行动?
    材料三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教学评估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