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建立县制
    C: 奖励军功
    D: 奖励耕织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2. 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代篇】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

    【近代篇】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现代篇】

    材料四:下图是1953年-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材料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

    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中的诏令表明了元世祖治理国家的什么态度?元世祖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材料中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该内容在同盟会纲领中又是如何阐述的?
    材料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3. 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
    A: 治理了黄河水患
    B: 编著了《道德经》
    C: 修建了都江堰
    D: 开凿了大运河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4.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赤壁之战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5. 杰出人物是指在社会的某一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促进作用的人。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人物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推行改革?此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图2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主张学习建立何种政治制度?
    图3人物是那位政治家?他留给后世的最著名的法律文献叫什么?
    图4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6. 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封君封臣制度、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人类文明的开端
    B: 亚欧封建社会
    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年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
  • 7.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说明了商鞅变法的(   )
    A: 内容
    B: 影响
    C: 性质
    D: 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 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 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 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新旧社会制度更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
    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