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其变法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新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在新时期的一种必然要求。未来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创新来作为第一推动力,因为中国必须要从过去粗放式、高速增长的阶段,过渡到创新发展的阶段。所以,创新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这种创新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创新,还涉及到大量的制度创新、思想创新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名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某地二王庙书法石刻“深淘滩,低作堰”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