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是在(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
    D: 西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楚国
    B: 齐国
    C: 秦国
    D: 燕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文中“卫鞅”指的是谁?他在谁的支持下变法?
    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哪项内容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变法带来了什么影响?
    变法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 4.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灌云县圩丰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 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焦作市文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 奖励军功
    B: 奖励生产
    C: 承认土地私有
    D: 推行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7.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 8.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三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一的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
    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9. 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 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 违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
  • 10. 古籍中赞扬某水利工程是写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江南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滕州市张汪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