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我国古代的一次改革,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这次改革的名称是:(    )

    A: 管仲改革
    B: 王安石变法
    C: 商鞅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 2.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3.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中的这段话是讲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4.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如图所示),吸引了无数观众去了解秦朝的历史。

    材料一:《大秦帝国2:纵横》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任用张仪,再一次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奠定了泰国强大的基础。

    材料二: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356年泰孝公任用商鞅,“君臣携手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会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同学和刘芳同学产生了分歧(如图2所示),两位同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材料二中两种政治制度在“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上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研历史试卷
  • 5. 公元前350年,中国有一户人家,长子因战场杀敌有功被授予爵位;次子勤劳耕作,喜获丰收,得到政府免除徭役的奖励;三子被国君派到地方担任县官。这户人家应该生活在当时的(    )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燕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育才中学初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 6. 封建社会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于(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 7. 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有哪些相同的措施(    )

    ①在地方设立县   ②发明文字   ③统一度量衡   ④承认土地私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灌南县私立新知双语学校2017届九年级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 8.

    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回顾中外重大改革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改革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图一:商鞅舌战图

    (二)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三)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四: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五: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六: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目的。材料二中看出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原因。

    材料二反映了俄国近代化过程中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改革内容。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质。从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五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灌南县私立新知双语学校2017届九年级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 9.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的一次改革是什么?请任写一项此次改革的内容。

    隋唐统治者创立完善的选拔用人制度推动了社会发展,该制度是什么?隋唐社会发展的总特征是什么?

    1921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政策是什么?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新”在哪里?美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邓小平系列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探究以上史实,你认为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 10.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下,最不可能受到奖励的是(    )

    A: 收获巨利的商业奇才张三
    B: 连年丰收的种地能手李四
    C: 累建战功的常胜将军王五
    D: 绸缎布帛的生产大户赵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