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分析图片信息,分别指出图一图二中工程的主要功能。

    请再举出一例有利于民生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并指出它在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

    上述伟大工程有些如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 2. 改革与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请你填写相关史实。

    它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

    它以学习隋唐的封建文明为主要特征,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是

    199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 3.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

    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的主要措施。

    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4. “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    )

    A: 商鞅变法的原因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商鞅变法的目的
    D: 商鞅变法的经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5.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隋炀帝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的正式诞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6. 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7.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它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都江堰
    C: 秦朝长城
    D: 明朝长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8.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汉书》卷十九《百官宫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摘自互联网

    材料五:中国现如今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管谁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日益发挥着世界大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为低迷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提供解决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的大国担当,也为严寒的世界经济带来一股暖流。

    请回答:

    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集小(郡)乡邑聚为县”体现了商鞅在地方上推行哪一制度?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三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何种考试制度而产生的?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近代英国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何种近代民主制度?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跟上个世纪70年代的改革有关,请问中共作出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 9.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前进相伴而行。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外改革的历史,某班同学以改革为专题,组织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吧!

    【中外改革回眸】请在横线上写出改革名称或改革者。

    中国篇

    ①秦国通过,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②北魏实行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清朝光绪帝在位期间实行的。④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走上了强国之路。

    外国篇

    ⑤7世纪日本实行。⑥19世纪60年代日本进行,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⑦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⑧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分析归类】请你把以上改革进行归类,只填序号即可。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有

    属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有

    【探究发现】通过整理分析,你觉得成功的改革都具备哪些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 10.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改革”一词曾出现了80多次,可见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请指出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严惩贪污
    B: 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C: 都奖励耕战
    D: 都为减少改革阻力,进行了迁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中考模拟)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