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

    A: 韩、赵、燕
    B: 韩、赵、魏
    C: 楚、燕、齐
    D: 赵、魏、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2.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三:看图回答

    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他推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依据材料说出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卫鞅变法内容中最受新兴地主阶级欢迎的是什么?达到秦国迅速“强兵”目的措施是什么?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除此之外,改革还有哪些措施?

    当今,我国也正处于改革大潮之中,以上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3. 如图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的修建者是(    )

    A: 禹
    B: 商鞅
    C: 李冰
    D: 李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4.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禹
    B: 李冰
    C: 商鞅
    D: 李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5.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次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另一次使鲜卑族人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这两次改革是(    )

    ①管仲改革②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李悝变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商君”是谁?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7.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李冰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8. 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朝的成与败(    )

    ①城濮之战②巨鹿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垓下之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9.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 齐 楚 韩
    B: 赵 燕 韩
    C: 韩 赵 魏
    D: 楚 魏 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10.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句中的李太守的功劳是(    )

    A: 发明水排
    B: 开凿郑国渠
    C: 开凿灵渠
    D: 修筑都江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