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道家学派创始人
    向汉武帝提出“推恩”建议的大臣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的汉人丞相
    东晋王朝的建立者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开通于西汉,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是
    它是“书圣”留给后世的“天下第一行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3. 主张“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
    D: 孟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4. 文化软实力强的民族,更容易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和支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文化史上,他们是第一批最具实力的文化传承群体,他们的著作同样是第一批最具文化传承分量的成果。更为明显的是,当时取得的比往古多得多的文化成果,其绝大部分自然是诸子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摘编自董连祥《“百家争鸣”及其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材料二:汉和帝日理万机,每天都要看一大堆竹简或木简。这些竹木简既沉重又占空间,无论搬远还是储存都不方便。市西上也有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纸,但大多质地粗糙,只能用来包东西。

    ——摘编自宋时雁《蔡伦改进造纸术》

    材料三:公元462年,祖冲之经过多年查阅、比较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计算,终于制成了《大明历》。在《大明历》颁行受挫时,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坚信自己劳动的价值,并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

    ——摘编自何锐《无穷无尽的祖冲之》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文化传承群体”中任选一个学派的某位代表人物,指出其“创新能力、意识等的结晶”。

    示例: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根据材料二,归纳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纸术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把研究志向转向数学”后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谈谈祖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C: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6. 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孟子——民贵君轻
    B: 韩非子——“兼爱”“非攻”
    C: 墨子——无为而治
    D: 庄子——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7.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春秋时期有一位大思想家就曾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 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儒家的“仁政”思想
    C: 道家的“无为”思想
    D: 墨家的“非攻”思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 9.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 
    A: 全面否定
    B: 照搬照抄
    C: 全面超越
    D: 继承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 1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子,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他以为政治的最高理想,在谋全人类的幸福……他有几句有关政治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种见解是孟子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体方案。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
    根据材料二,归纳“使他大得民心”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 第一单元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