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材料一: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 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 多年。相传他有弟子 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 72 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
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思想的光辉】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文明的共享】孟子将民本思想浓缩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保障农民生活。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