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标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是世界文明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这其中有制度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民族铸魂)

    图1

    图2张仲景像     图3李时珍像

    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公布了中医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摘自《医学之声》

    他西方同一时期的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谁?图2、图3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结合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邓小平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

    (为国家立本)

    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缔民族之家)

    清朝前期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统一的王朝……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图一人物为什么被称为“万师之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人民幸福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概括上述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治国理念,并分别列举一例具体举措。
    材料所指“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图4在A、C设立的专门管理西南、西北的机构名称是什么?B是什么朝代正式归中央管辖的?
    据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凝民族之力)民族力量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结合图文信息,从不同角度解读“长城”的内涵。

    图5 八达岭长城

    图6  钢铁长城(阅兵式上中核导弹方队)

    (启历史智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如何理解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北镇中学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2. 由于没有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也就没有一家独大的思想专制局面,这使得当时的学术活动极少受外在约束,先秦的学者面对一望无际的土地,自由地放牧、耕作、探险,所到之处,留下自己深深的脚印,成为后人的路标。与这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是(    )
    A: 焚书坑儒
    B: 百家争鸣
    C: 独尊儒术
    D: 八股取士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3. 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两者的认识都( )
    A: 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 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
    C: 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D: 反映了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4.  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一一《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落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职,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其他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 

    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其中,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儒家学派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依据图1,写出该法典的地位?依据图2,写出谁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当时为保证贫民参政议政还建立什么制度?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诉求或“人权”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名称,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和潮流?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主政策? 
    综合以上材料,请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国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1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 5. 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他们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

    ——摘编自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 北京大学的一班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 “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做“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更生。……我们那个时候为什么叫他再生?……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学基础, 就是国语文学,白话文学的基础。这并不是我们造出来的。是老祖宗几千年给我们留的这一点资本。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材料三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 “再生”在这一事件中有何表现?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则材料所述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点。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2021年中考历史精准预测最后一卷
  • 6. 《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于今年5月6日多语种平台上线,下列节选内容反映法家思想智慧的是(   )
    A: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B: 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
    C: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D: 国虽大,好战必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邹城市中考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7. 在大型纪录片《中国》的第一集《春秋》中,老子和孔子进行了一场思想碰撞的“世纪会面”,此次“世纪会面”,孔子最有可能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 无为而治
    B: 以德治国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阿荣旗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8.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时代,出现了政治学术思想的大解放,“思想大解放”是指(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宏宇同学在模拟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办了《透过典籍看世界》。以下是他在节目中对典籍作者的告白:

    第一期:您主张改革,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您“依法治国”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更有现实意义。

    第二期:您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后世称其为“医圣”

    第三期:您的作品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历代正史全都传承了您开创的纪传体。

    第四期:您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

    第五期:您创立了逻辑学,您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是众所周知。

    材料二:下图为3—15世纪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这是主持人对谁的告白?他们分别有哪些突出贡献? 

    期数

    人物

    贡献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阅读材料二示意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世纪以后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分为两个阶段,据材料二概括阶段特征,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阶段

    阶段特征

    原因

    3——15世纪

    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15世纪以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解说词

     

    展览作品

    雕塑:《孔子讲学》(局部)

    雕塑:老子与

    《道德经》

    油画:战乱中的

    墨子(局部)

    雕塑:法家韩非子

    解说词

       A    

     

       B   

     

       C     

     

       D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社团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部分藏品后,制作的解说词卡片。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①②③④中选择合适的选项,把“解说词”搭配完整。

    ①道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

    ②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③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④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A: B: C: D:

    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政治变革”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三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