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具有该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 墨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儒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 2. 治国理念是治国行为的先导,决定着政府的内外政策,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及李斯就把它(焚书的主张—一引者)实行了。把关涉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关系技术作用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涉及社会、政治问题的,所许学的,只有当代的法令;有权教授的人,即是当时的官吏。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初承秦政之酷和秦火之余,百物凋零而百废待举。秦政是汉人所痛恨的,此时,道家“清静无为”之说,给“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玄妙的论证,于是法家政治一变而为黄老政治。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三:汉武帝在意识形态上独尊儒术,在帝国行政中却重用酷吏张汤、赵禹和杜周,他们都是法律专家。汉宣帝(汉武帝曾孙)很喜欢读法家申不害的《君臣》篇,还公然声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时治国理念来自哪一家学说?并指出始皇践行这一治国理念的具体措施。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源自于哪一学派?历史上对汉初出现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有何美称?
    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治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宣帝的治国理念有何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苏州张家港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课堂练习试卷 2021.3
  • 3. 春秋时期,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仁者爱人”, 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苏州张家港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课堂练习试卷 2021.3
  • 4.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这一主张体现了(   )
    A: 法家的集权思想
    B: 儒家的民本思想
    C: 墨家的非攻思想
    D: 道家的无为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苏州张家港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课堂练习试卷 2021.3
  • 5.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材料五:新文化述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批判运动的,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又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种……新文化范式。

    ——张春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新文化》

    从材料一中提取思想流派,并写出其创始人是谁?
    根据材料二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请写出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列举两例唐代发展科举制的措施。
    根据所学写出东汉末年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名医和2015年因发现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的名字。
    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综合以上探究,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武城县明智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6. 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有何不同?其目的有何相同之处?
    依据材料四,请指出现代社会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观点出自于(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改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经济上,秦汉统治者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摘自《“大一统”之梦》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根据材料二,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汉武帝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在经济方面,“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始皇和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 阶段性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史
  • 9. 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中西方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因此,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构成的。

    材料二:这一时期(“轴心时代”)由于生产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开始瓦解,新的社会秩序尚未产生,中国的哲学家试图用思想和智慧来克服危机,古希腊哲学家们则重自然、重知识。西方哲学通过文艺复兴走向了科学、技术。中国哲学走向了为政治服务,统治者从古代哲学中汲取治国和管理之道,对中华文明的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

    根据材料一,概括老子和德谟克利特在认识世界上的共同点,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轴心时代”产生的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有何不同。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21年历史河南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的交流
  • 1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孔子—儒家—“仁者爱人”
    B: 韩非—法家—“以法治国”
    C: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
    D: 孟子—兵家—“民贵君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