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不断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
    根据材料二,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的名称。对开辟丝绸之路作出突出贡献的伟大探险家、外交家是谁?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根据材料三,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促使“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

    ——摘编自《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一中“儒学”的创始人是谁?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你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21年历史河南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河南地方史与中国古代史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府还鼓励私人办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末年、唐朝初期教育特点的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21年历史河南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河南地方史与中国古代史
  • 4. 春秋时期,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许多周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诸多思想文化条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
    A: 鲁国有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B: 春秋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
    C: 孔子本人的实践经验丰富
    D: 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21年历史河南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河南地方史与中国古代史
  • 5. 《后汉书·郑玄传》称:“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中国古代这种兴办私学的形式,开始于(    )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xj】2021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特训卷
  • 6.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急速的变化动荡之中,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各执己见,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请将下列人物、学派和主张言论进行搭配。

    人物           学派          主张或言论

    A∶老子       a∶儒家       ①"民为重""君为轻"

    B∶孔子        b∶道家      ②∶世间万物运行均有规律

    C∶孟子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试卷
  • 7. 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下列关于当时"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背景是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 各学派的思想后来都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D: 各学派相互辩论,各执己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试卷
  • 8.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汤建立商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

    B

    百家争鸣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

    长城的修建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下图为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卡片中的内容,判断他们正在研究的主题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老子论道
    B: 韩非讲法
    C: 墨家学说
    D: 先师孔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0.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的“正确思想”是指(   )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兼爱、非攻”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