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体小农出现
    B: 铁器的使用
    C: 百家争鸣的影响
    D: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2. 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三:如图(商鞅舌战群旧臣)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事件得到了哪个国君的支持?

    材料二的这句话是材料三中谁说的?请你说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

    有人认为,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县令必须经过商鞅任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场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3. 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奖励生产
    C: 奖励军功
    D: 承认土地私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4.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5.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 颁布均田令
    C: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 奖励耕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6.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7.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位于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境内(    )

    A: 齐国
    B: 魏国
    C: 秦国
    D: 赵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8.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统一了六国,主要原因是(    )

    A: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 实行商鞅变法
    C: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 牛耕得到推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9.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A: 公元前359年
    B: 公元前356年
    C: 公元356年
    D: 公元359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 10.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农业产量的提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5商鞅变法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