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请你写出它修建于哪一时期?由哪些部分组成?
    (2)2000年,青城山被联合国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请你写出与道教有关的泉州历史遗迹一处。
    (3)2006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列出和殷商有关的一件文件遗存,并分析它的历史地位。
    (4)伦敦大学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凯瑟琳·塔布女士曾说过“中国是遗产大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中国的参与。”请你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注意语言简洁,积极向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请回答下列有关商鞅变化的问题:
    (1)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法令,人们都在流传着商鞅将任命一名能干的县令并派他到远离国都的地区。这件事可信吗?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4)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商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3)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4)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公元前356年,“卫鞅”在“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请回答: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如果你处于当时社会,假设自己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农民,你会对以上哪些措施有看法,是欢迎还是反对?请说出理由。
     ( 3 )根据材料可推断出“卫鞅”的变法主张属于哪家思想学派?此次变法影响如何?
    (4)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你有何感想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都江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 
    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商鞅方升图》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
    (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什么作为规范文字?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汉武帝为削弱王国势力又采用了什么方法?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用了什么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
    58次3次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 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3)材料三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
    (4)根据材料三,如果你是当时秦国的一个平民,想变为贵族,你会怎么做?(或者你应该怎么做?)
    (5)材料四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项作用(影响)相对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①材料一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②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③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商鞅在何时开始和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遇到什么困难?
    (3)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4)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6)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请结合上述材料,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