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2. 如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画像。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政治上孔子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创立了哪一个思想学派?

    孔子在教育上有哪些主要成就?

    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两句名言。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观点,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软实力”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6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请回答:

    两则材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6
  • 5. 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可以查找的一部重要古书是(    )

    A: 《论语》
    B: 《春秋》
    C: 《国语》
    D: 《老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6.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专制主义分别是(    )

    A: 墨家、儒家
    B: 法家、道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7. 西周时期,“‘宗’原先《荀子》一书长期遭受冷遇,与《论语》、《孟子》注家蜂起,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经典的盛况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主要是因为荀子(    )

    A: “对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B: “天行有常”的唯物思想
    C: “礼法并用”的政治思想
    D: 推崇礼乐制度的复古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8. 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    )

    A: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B: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 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D: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9.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B: 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10.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

    A: 荀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 “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 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 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