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名 , 字 , 春秋末年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2.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行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三:

    据材料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图一和图二所述内容分别与哪一事件有关?

    图一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以权力约束权力” ?写出图一与图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3.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在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

    思想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4. 据《周礼》记载,古代社会的“民”享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的权利。《尚书》载,“民”已经成了受“天”庇护的政治主体,“民”意即“天”意,“君”不安民、养民,则会受到“天”的惩罚。下列对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概括准确的是(    )

    A: “民本”和“德治”思想
    B: “民主”和“仁政”思想
    C: “民本”和“法治”思想
    D: “法治”和“德治”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5
  • 5.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6
  • 6.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 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 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 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 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不下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6
  • 7.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6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软实力”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6
  • 9. 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

    A: 老子和孔子
    B: 孔子和孟子
    C: 老子和墨子
    D: 韩非和孙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
  • 10.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礼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