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七年级(3)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拓展提升:古为今用】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新闻材料,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发表观点。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请列出三条他在教育上的成就或主张。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肇庆四中七年级上期考试历史试卷
  • 2. 诸子百家中,持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庄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嘉峪关市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3. 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兵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仙游县第二教学片区初一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材料三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请你参与泉州某学校举行的如下活动: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中出现的 “孔子教育奖”,是弘扬孔子在打破教育不均衡上的杰出贡献。指出孔子体现“均衡教育”的教育举措。

    请用史实说明泉州学生到(材料三图)“文庙”“拜孔子、领红蛋”的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晋江市安海片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5. 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老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请将相应的人物写在对应的栏目里。

    教育观察:

    法制园地:

    军事天地:

    人与自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芜湖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6.

    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常熟市九年级4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 7. 习主席在纪念某位历史人物诞辰2565周年讲话上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老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黄冈启黄中学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文综历史
  • 8.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     )

    ①孔子——儒家       ②庄子——道家

    ③韩非子——法家     ④老子——墨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许河镇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调研
  • 9. 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

    A: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 要发展林业
    C: 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 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海滨县第一初中学七年级上期第二次学调历史试卷
  •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 提出“仁”的学说
    B: 提出“为政以德”
    C: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D: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泉州泉港区七年级12月质检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