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广西暗成村山石大面积裸露,采石挖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破坏了沿岸江洲的蓄水能力。2019年底,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区管委会采用堆叠植生袋(采用无纺布和遮阳网制作,通过正三角堆叠方式)和覆土种植等方法,种植适应性高、生长快的栾树、葛藤等乡土植物,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态景观。如今,暗崴村恢复了往昔的绿水青山。

    简述2019年前暗成村采石挖山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说明暗成村采用的生态修复方式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新高考高中联合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质量测评联考试卷
  • 2.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攀枝花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重要的芒果产区。攀枝花大多数芒果园地处丘陵山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加之果园土壤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多采用清耕制,造成果园地表裸露、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养分不均衡、pH偏高等一系列土壤退化问题。某农业专家团队在试验芒果园推广紫云英覆盖模式,雨季生草覆盖,旱季刈割覆盖,对土壤改良起到重要作用(下表,土层取样深度0~60cm)。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中固体颗粒的质量,单位:g/cm3)

    土壤pH

    总孔隙度(%)

    饱和贮水量(土壤中全部孔隙可吸持、滞留的降水量,单位:mm)

    紫云英

    1.29±0.07

    7.84±0.06

    48.71±1.05

    97.42±1.52

    清耕

    1.53±0.07

    8.39±0.05

    44.97±0.51

    89..95±1.03

    分析推广紫云英覆盖对当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河流水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城市扩张占用泄洪设施,河道裁弯取直和渠道化使其失去蜿蜒性;河床硬质化、不透水,河道结构简单化、单一化;河网主干化,河湖水系连通功能丧失,地表水与地下水断链,水源功能丧失,河道自净能力减弱,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低等多个方面。

    围绕着目前我国河流水环境问题的某一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入学摸底考试试卷
  •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粮于地”,目的是要保护好现有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粮食稳产高产。“藏粮于技”,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近年来,吉林省梨树县致力于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被称作“梨树模式”。该模式研制出的免耕播种机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目前梨树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6%,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图示意梨树县地理位置。

    “梨树模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说明“梨树模式”对改善当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影响。
    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任选其一,说明我国实施其战略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黄岛区、平度区、城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风滚草是荒漠常见的植物,俗称“草原流浪汉”,喜欢生活在地形平坦、自然植被稀疏的地方。在水源充裕的地方,它们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要是遇上环境严重干旱,它们便顽强地挣脱根部,把枯叶蜷缩成球,随风滚动,并将种子播撒到沿途经过的地方。风滚草本是干旱贫瘠放牧区很好的牲畜饲料,但澳大利亚当地的牲畜并不适应这外来物种,牛、羊、马在食用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迹象,短短几年风滚草就在当地泛滥成灾。图中甲图为澳大利亚某州位置图,乙图为2021年甲图中M城镇某房屋被风滚草围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风滚草在原生地并未造成灾难,但在澳大利亚却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
    乙图景观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高达80.8%,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图1为西双版纳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亚洲象喜群居,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西双版纳“任性出发”,开始“北漂”,2021年6月上旬已经“北漂”至昆明市。图2为此阶段该亚洲象群迁移路线图。

    说明西双版纳成为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的原因。
    亚洲象选择“北漂”最可能是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简析可能导致亚洲象栖息地发生变化的原因。
    专家与民众都盼望“象安居”,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促进“象安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7.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沙萵与油萵灌丛为半灌木植物,是我国北方沙漠地区分布最广泛的两种固沙植被。某地理研究团队深入腾格里沙漠南缘半流动沙地,实测了两种典型固沙植物的防风阻沙作用。结果表明,沙蒿与油蒿灌丛均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作用,但两种固沙植物的防风固沙效果差异较大。下表为该半流动沙地四年生结实沙蒿与油萵灌丛的空间结构特征数据。

    表  半流动沙地四年生结实沙蒿与油蒿灌丛的空间结构特征数据

    植物种类

    高度(cm)

    冠幅(cm2)

    一级分枝数(个)

    一级分枝与主干角度(°)

    地上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分配(%)

    沙蒿

    58(主干6cm)

    78x90

    16.4

    63.1

    305

    0-20cm

    38.5

    20-40cm

    59.3

    >40cm

    2.2

    油萵

    65(无明显主干)

    97x106

    237.6

    47.5

    489

    0-20cm

    66.7

    20-40em

    30.6

    >40em

    2.7

    推断沙蒿与油蒿两种固沙植物何种防风固沙效果更好并简述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 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有一条近似南北向的狭长地带。这里终日细雨连绵,云雾笼罩,被当地人戏称为天漏的地区。这个狭长的地带就是华西雨屏带。

    华西雨屏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区域,不仅已知物种丰富,而且还陆续有各种新的物种被发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秘境。下图为华西雨屏带地理位重图。

    说明华西雨屏带多雨的原因。
    分析华西雨屏带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9.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它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下图示意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据此定成下列小题。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
    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1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站建设迅猛发展。为减少太阳能电站对耕地的占用,水上光伏电站(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在水面上建设光伏电站往往需要先将水中的植被(尤其是挺水植物)清除,然后打桩船将水泥桩密集地打进水中再在上面架设光伏板阵列,有些地方则直接将水抽干后再施工。专家表示,水上光伏电站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分析在天然湖泊和湿地上大规模架设光伏板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