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4月25日下午,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听取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汇报。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全面清理整治采石场,非法采砂等。习近平指出,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毁掉一座山就永远少了这样一座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再滥采乱挖不仅要问责,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请为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2. (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2021年3月14日,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下图):预计15日08时至16日 08时,将发生近十年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蒙古自1940年以 来,年均温升高了 1.8℃,放牧、采矿为支柱产业。

    指出形成这次沙尘暴发生的天气系统,并分析该沙尘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国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文综地理高考零模试卷(高二期末)
  •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在南昌某小区看到以下场景:一大批本该胆小的野生貉丧失了对人类的恐惧,和人类走得很近.几十只幼貉聚在一起抢食猫粮,还时不时相互撕咬,发出凄厉叫声.因为有丰富的猫粮,该地野生貉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习性改变.部分貉在对人的依赖得不到满足时转变为对人的攻击.野生貉种群数量剧增过程中还会产生潜在的难以估量的传染病和寄生虫风险.

    分析人类过度投喂野生动物可能产生的危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但它会对上下游河岸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为了降低橡胶坝的修建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破坏,多地采用“两栖乔木缓冲带+水生植物过滤带”的河岸修复模式(如图所示)。该模式根据河道水位变化规律,在滩涂或湿地营造植物过滤带,形成水生植被过滤系统。

    图片_x0020_100017

    分析该模式对保护河岸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
    粉红椋鸟是一种迁徙性候鸟,结大群生活于干旱的开阔地,常常聚在一起吵声不断,十分可爱。椋鸟形似八哥,背部及腹部粉红色,余羽棕黑(如下图)。椋鸟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5月便迁徙至中国新疆西部繁衍生息,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成为生物灭蝗的主力军。我国新疆夏季多蝗灾,因此它也被称为“草原铁甲兵”。

    图片_x0020_100018

    分析新疆地区大力推广“椋鸟治蝗”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选修6:环境保护

    冬给措纳湖(下图)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大型淡水湖,通过托索河注入柴达木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的重要水源地。湖面海拔4090米,年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湖面年均蒸发量约为1000毫米。湖泊东北部生长着茂密的帕米尔蒿草,这种蒿草喜湿润、忌干旱,要求光照充足,毎年秋季颜色变红,呈现红草滩景观。历史上冬给措纳湖水位波动频繁,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水位持续下降。20世纪70年代后,需要人工提灌才能保证托索河具有一定的流量。

    说明冬给措纳湖人工提灌的原因,并简述提灌对冬给措纳湖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6.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134km2 , 分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一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将借助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修复9个大熊猫遗传交流生态廊道,以促进不同大熊猫种群栖息地斑块间融合,实现串联多区、连片保护。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示意图。

    简述修复大熊猫遗传交流生态廊道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地理高考信息卷(最后一卷)
  • 7.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年~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面积单位:km2

    铁路两侧

    年份

    固定沙地

    工程治沙地

    半固定沙地

    半流动沙地

    流动沙地

    合计

    0.5km以内

    2001

    0

    0

    3.16

    5.20

    0.14

    8.50

    2008

    0.12

    2.02

    4.57

    1.89

    0.03

    8.63

    2015

    1.56

    2.14

    4.29

    0.36

    0.06

    8.41

    1km以内

    2001

    0

    0

    6.54

    10.06

    0.25

    16.85

    2008

    0.37

    2.02

    10.20

    4.37

    0.10

    17.06

    2015

    3.49

    2.14

    9.64

    1.31

    0.10

    16.68

    2km以内

    2001

    0.12

    0

    14.03

    18.3

    0.75

    33.20

    2008

    1.07

    2.02

    21.78

    8.21

    0.24

    33.32

    2015

    7.50

    2.14

    20.42

    2.35

    0.20

    32.61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21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 8. 选修6∶环境保护

    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离子型重稀土储量居全国之首。近30年来,由于人类对赣南离子型稀土矿的开发利用,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下表示意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不同工艺技术之间的对比。

    方法

    开始使用时间

    使用过程

    资源利用率

    池浸法

    20世纪70年代初

    表土剥离-矿体开采-入池浸矿(用浸出剂渗浸置于浸出池(槽)中经过破碎的矿石,使其中有价组分转入溶液的过程)-回收浸液一尾矿排弃

    26%

    堆浸法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基本相似,又被称为放大的池浸工艺

    30%-40%

    原地浸矿法

    目前赣南地区利用此法的区域不足10%

    不破坏矿体地表植被、不剥离表土开挖矿石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一系列浅井(浅槽)加入浸矿液,经过渗透和离子交换,有选择地将矿石中的稀土离子浸出并回收

    75%左右

    分析赣南地区稀土矿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阶段性测试五(6月)
  • 9.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开发规模大,遗留了众多的废弃矿山、矿井,存在安全隐患和生态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理念的加强,各级政府已逐步开展废弃矿山、矿井的调查治理工作。

    指出废弃矿山、矿井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萍乡市2021年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 1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数量达近百万只。随着人口的增长,围湖垦殖、过度捕捞、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造等开发活动使鄱阳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鸟类栖息地面临威胁。下图为鄱阳湖保护区候鸟栖息期示意图。

    说出鄱阳湖冬、夏候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鄱阳湖在开发过程中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的主要不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