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条河流在修建商用飞机场期间河床被扰动。其后,活的柳枝作为桩子敲进河流的岸堤。下图示意河流岸堤分布的柳树桩景观,柳树桩已经生根发芽。

    指出柳树桩在岸堤分布的位置,并说明柳树桩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地理最后一卷试卷(5月)
  •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赤芍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也是国内外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被誉为“赤芍之乡”。多伦赤芍之所以珍贵,在于“糟皮粉渣,入药最佳”。近年来,当地非法采挖野生赤芍的行为频繁发生,使繁茂的赤芍草场处处留坑。

    分析大量采挖赤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高考三模试卷(文)
  • 3.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风滚草是戈壁地区一种常见的多刺有毒植物,一般高10~100厘米,生命力极强,大多数人称它为草原“流浪汉”。当干早来临的时候,它就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团成一团随风四处滚动。在戈壁的公路两旁,起风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它们在随风滚动。风滚草早先分布在亚欧大陆,后入侵到澳大利亚。每年12月份前后澳大利亚各地都会因风滚草泛滥而造成巨大的危害。下图为澳大利亚风滚草景观图。

    说出风滚草产生的危害,并说明风滚草在澳大利亚泛滥的气象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三模试卷
  • 4. (选修6∶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特有鱼类180多种。但是目前长江流域已有多种物种极度濒危甚至绝迹。长江每年的天然鱼类捕捞量已经不足10万吨,仅占全国淡水水产品的0.15%。长江流域已经陷入了"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中。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从"无鱼"到"无渔"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列举导致长江"无鱼"的可能原因和恢复长江生态除"无渔"外的其他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 5. (环境保护)

    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某些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下图为预测碳排放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读图,从时间角度描述如何实现预测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并提出减少碳排放量的企业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三模试卷(5月)
  • 6.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7日,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达德维冰川断裂,造成阿勒格南达河和杜利干加河的大规共模洪水,滔天浊浪倾泻而下,一路冲毁印度北阿坎德邦的五座桥梁,以及大坝、施工隧道、石油工地和村庄。据外媒报道,印度北阿坎德邦境内河流沿岸的建设水平“很高”,与河流相关的水电大坝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喜马拉雅山附近的257个水电站项目中,有177个位于潜在的冰湖溃决河道上。环保人士早就警告过,近60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区总体呈暖湿化趋势,升温幅度超过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冻图的各种各样的灾害发生,北阿坎德邦的迅猛开发“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生态灾难”。

    请指出环保人士所说的“生态灾难”的具体内容。
    请指出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区气温持续升高对该地区生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三地理5月大联考试卷
  • 7.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镍矿产地和加拿大最大的铜矿产地,长期的矿业开采将当地的森林毁坏殆尽,还污染了河流和湖泊,留下众多的废弃矿坑。20世纪70年代,采矿公司和当地居民开展“萨德伯里绿化行动”,减少烟气和污水排放,种植大面积森林,开展土地的复垦,成为安大略省生态恢复的楷模。

    简析萨德伯里绿化行动对治理当地环境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高考地理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
  • 8. [环境保护]

    林地是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蔡家川流城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流城内主要植被有刺槐、油松、虎榛子等天然次生林和沙棘等天然灌木林。研究显示,不同植被的涵养水源效果差异较大。下表示意不同植被的数据比较。

    植被类型

    坡度/°

    坡位

    密度/(株·hm-2

    树高/m

    枯落物厚度/cm

    枯落物最大含水率/%

    土壤孔隙度/%

    刺槐

    26.5

    3000

    5.6

    1.5~3.0

    321

    52.67

    油松

    27.0

    6600

    3.7

    2.0~4.0

    343

    53.92

    虎榛子

    38.0

    282500

    1.3

    2.0~2.8

    453

    56.25

    沙棘

    24.5

    25000

    1.1

    1.1~2.6

    414

    50.34

    推测涵养水源效果最好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地理试卷(四)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提高地膜质量及其可回收性,2017年国家出台了强制性标准,规定地膜厚度不得低于0.01mm,并要求增加地膜强度和耐老化性,但部分厂家为节约成本,仍违规生产和销售超薄地膜。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某地农户的调查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表示不知道国家新标准,而且有一定比例的农户购买地膜时根本没有考虑这一点。

    简述使用超薄地膜对耕作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全盟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
  • 1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东起巴格玛蒂河,西至亚穆纳河,横跨尼泊尔与印度之间有一条长达900多公里的山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它将森林、河流、灌木丛、农田等众多类型单一的环境连通起来,使得它们不再是一座座“孤岛”,从而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物种在这条天然廊道上扩散、迁移、生存,共同构建起在人类影响下却依然生存得很好的典范。下图是该生态廊道示意图。

    简述该生态廊道存在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