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开展课题研究(实验中使用粘土)。并绘出地面坡度、植被不同情况下的三组示意图。根据实验推测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 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 地表植被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D: 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大规模生态措施的实施,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区域,其五大景观单元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大,坡度大于15°的面积比例达45%,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坡耕地和梯田,是五大景观单元中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区域;土石山区土层薄,植被覆盖度较高;黄土高塬沟壑区分为塬面和沟壑2种典型地貌,塬面广阔平坦,平均坡度小于5°,沟壑深切,平均坡度达30°;平原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经济发达,植被变化最小;风沙区位于半干旱区,降水量小,植被覆盖度低,以风力侵蚀为主。

    简述与土石山区和风沙区相比,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速度更快的原因。
    分析植被恢复对图示地区土壤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高三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3. 水库消落区是指由于水库水位变动使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特殊区域。水库消落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东部季风区水库消落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为(   )
    消落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

    ①植被覆盖率较低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③围湖造田④水库波浪的侵蚀⑤库区泥沙淤积严重

    治理消落区水土流失,合理的做法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 4.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义的黄土高原,西至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西麓,北抵阴山南到秦岭。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沟谷众多为主要特征,沟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峁。图a为黄土高原区域示意图,图b为黄土墚景观。

    材料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的措施,其中打於地坝是长期固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从2001到2021,延安市森林覆盖率增长56%。图c为“保源、护坡、固沟”示意图,图d为於地坝示意图。

    黄土高原地处(气候类型),黄土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其影响因素为
    推测黄土墚的形成过程。
    “保塬、护坡、固沟”是治理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说出在沟道中修建於地坝的作用。
    黄土高原“变绿”了,试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的变化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份联考地理试卷
  • 5. 读黄土高原局部区域年均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图中数字①山脉的自然地理意义(两点即可)。
    描述图中数字②河流在图示区域的主要水文特征(两点即可)。
    延安与西安相比,年平均气温(填“高”或“低”),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两点即可)。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如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其中打坝淤地应在处,修筑梯田应在处。(填字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暑期自主学习调查地理试卷
  • 6. 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消落带是生物多样性较少的区域,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其治理属世界性难题。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往往在汛期来临之前水库进入蓄清期,右图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
    下列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初考试试卷(8月)
  • 7.     下图示意2000年以来利津(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文站水沙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03年黄河入海输沙量大增,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2004~2017年,黄河入海输沙量的变化反映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8. 田间道路多为土质路面,在车辆及农机具行走碾压下,产生不同路面形态,在水流冲刷作用下,田间道路侵蚀强烈,切割严重,形成断路,制约农业发展。吉林省某村推广的新型保路技术,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称石坎),有效地抑制了流水对田间道路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称石坎),抑制流水对田间道路侵蚀,主要原理是(   )

    ①集中水流②增强下渗③拦截泥沙④减缓流速

    利用石坎技术改造过的田间道路表面,植被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9.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而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域的地形图和(   )
    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该小组在探究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时,绘制了下面的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曲线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野外考察
  • 10. 北京市某校学生到延庆区上新庄水土保持科技园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据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上图,选择观测线路最难走的路段,并绘制该段线路的剖面图。
    同学在④处拍摄了一张照片,并用量绳估测黄土层厚大约20米,沟谷宽大约15米。简述该景观形成的过程。

    观测区编号及规格

    植被类型

    植被覆盖率

    坡度

    措施

    降雨量(㎜)

    泥沙冲刷总量(㎏)

    10m*5m

    玉米

    60%

    22°

    坡地

    51.9

    2.26

    10m*5m

    玉米

    45%

    22°

    坡地

    51.9

    2.71

    10m*5m

    玉米

    60%

    15°

    坡地

    51.9

    1.23

    10m*5m

    杂草

    60%

    15°

    自然状态

    51.9

    0.46

    10m*5m

    玉米

    60%

    22°

    梯田

    51.9

    1.31

    上表为学生从实践基地获取的某日水土流失相关数据。利用表中数据,从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坡度、措施四个要素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对泥沙冲刷量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野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