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我国有法律条例规定“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垦种农作物”。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我国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分布如神墙下表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面积(万公顷)

    占全国比重(%)

    东部地区

    33.6

    6.1

    中鄙地区

    75.6

    13.8

    西部地区

    439.4

    79.9

    东北地区

    1.0

    0.2

    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垦种农作物的主要目的是(   )
    退耕还林任务最重的地区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联考试卷
  • 2.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治理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图中 a、b、c、d 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河流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降低下游河床  ②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

    ③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④增加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

        ⑤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 ⑥减少地下水漏斗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 3.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土地破坏          F.粮食产量下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属于(  )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自然原因是
    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同步练习
  • 4. 近50年来,在前期坡面治理和沟坡联合治理的基础之上,我国对黄土高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如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10年

    2010年至今

    治理模式

    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前期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目的包括(   )

    ①阻拦沟谷泥沙②减轻风力侵蚀③减少水土流失④保障粮食供应

    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治沟造地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下面甲图为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乙图为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
    与秦汉时期相比,分析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原因。
    推测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主要变化。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6.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图示环境问题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7.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土质致密    ②地表沟壑纵横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气候比较干旱    ⑤夏季多暴雨

    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保持水土    ③增加了农民收入    ④改善局部气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8.     2019年8月一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年内4次考察黄河,他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为黄土高原鱼鳞坑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鱼鳞坑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鱼鳞坑工程建成后,河流下游河段发生的变化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9. 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77年7月

    2013年7月

    最大6小时降雨量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最大6小时降雨量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48.8 mm

    66.1 mm

    83.7 mm

    69.8 mm

    85.2 mm

    97.2 mm

    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初考试试卷
  • 10. 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源、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图为大原到残源的演化(甲~丁)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推测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是(    )

    ①逐渐分散  ②内部聚集  ③均匀分布  ④零散分布

    遏制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2021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