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水土流失是我国山地地区常见的环境问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水土流失量等值线示意图(单位:吨/平方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该省区东西部水土流失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为减轻该地区水土流失,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

    ①打坝淤地,降低水流速度②退耕还林,减少耕地面积

    ③易地安置,缓解人地矛盾④引进技术,推广无土栽培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适应性考试试卷
  • 2. 我国黄河流城某区城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下图是该区域1998~2010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及变化情况(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黄河的(   )
    造成该区域1998~2010年间各类土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等九市2021届高三地理高考一模试卷(文)
  • 3. 水土流失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紫色土分布区是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的区域。下表为某研究人员模拟的不同坡度、降雨强度下紫色土坡面裸地、秸秆覆盖产生径流时间统计表。该研究发现:秸秆覆盖相较于裸地,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单位:分钟

    降雨强度/(mm·h-1)

    15°

    15°

    25°

    25°

    裸地

    覆盖

    裸地

    覆盖

    裸地

    覆盖

    33

    47.00

    --

    31.33

    --

    30.00

    39.57

    54

    38.00

    --

    6.07

    27.41

    5.30

    8.14

    94

    8.19

    34.20

    3.72

    12.01

    2.50

    4.11

    125

    9.18

    16.76

    6.00

    8.41

    4.22

    6.27

    注:“--”表示该次试验中未发生产流

    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秸秆覆盖(   )
    根据模拟实验,紫色土分布区恢复植被能够(   )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如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图Ⅰ)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图Ⅱ)。

    从土壤特性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图中甲地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 区域整治
  • 5. 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说法。并亲切地称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实践证明,淤地坝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简述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实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元旦地理竞赛试卷
  • 6. “石坎梯地”是汉中地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结合我国汉中地区地形图及“石坎梯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汉中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石坎梯地”在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有(  )

    ①有效拦截雨水 ②减缓地表径流流速 ③增加下渗量 ④防风固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同步练习
  • 7.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为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一次降水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同步练习
  • 8.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请推测该区域土壤矿物质颗粒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分析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有人建议该区域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同步练习
  • 9. 下图是我国南部地区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经济比较落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下列农业措施既有利于该区域生态可持续,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高二上学期地理阶段诊断联考试卷(2月)
  • 10.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历史上种满柳树,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   )
    为缓解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可采取的对策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地理1月适应性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