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甲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略). 图乙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该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图甲中热能不能重新回到食物链中,这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的.由图甲中数据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保留小数点后1位)
    由图甲可知,营养级(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图乙中,施加到农田的粪肥里的能量,最终传递给生物.农田弃耕后将开始进行演替,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增强”或“减弱”).图甲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得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演替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普通班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生物高考一模考试试卷
  • 2. 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一一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Cedar Box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Lindeman,1942)

    GP为总初级生产量;H为草食动物;C为草食动物;R为呼吸/J/(cm2•a)

    A: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6J/(cm2•a)
    B: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06%
    C: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生物演练试卷(三)
  • 3.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平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项目

    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形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可称为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鸭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
    若野兔进入该环境后需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当该种群大小为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率为.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在总群大小为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之差最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生物演练试卷(三)
  • 4.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清据图分析回答: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蜣螂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中获取的能量为.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由图可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填K或 )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小型肉食动物性食物比例由1:1调整为1:3,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高考生物考前模拟试卷
  •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如图为某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图.

    图中箭头a表示能量的输入,主要通过植物的实现的,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太阳能→
    若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c:a=.箭头d的含义除了包括枯枝败叶等的能量,还包括的能量.
    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在群落演替的某一过程中,生态系统中植被明显发展,生物量显著上升.此过程中用于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剩余的能量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桑基鱼塘”中蚕沙喂鱼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能量从蚕到鱼的传递效率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6月份)
  • 6.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实现,将光能首先转化成,再转化为,对于真核生物,第一次能量转化发生的场所是
    ②过程主要通过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其余少部分储存在中.此物质合成过程往往与细胞内的(填“吸能”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以上过程发生于白天的是,发生于夜间的是.(填写图中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1)
  • 7. 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
    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
    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 kg.
    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的能量.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考生物考前模拟试卷
  • 8. 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野外的成年东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信息.
    为保护东北虎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就地/易地)保护.
    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两种虎之间(有/无)生殖隔离.
    图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那么,B、D分别表示东北虎的.若要确保东北虎的能量需求,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 9.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 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 H包含多种动物,他们之间需求相似的构成竞争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10.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 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 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2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