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经400余年漂泊,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20年。
要知道,回归之初,“游子”澳门可谓满目疮痍。且不说经济连续四年负增长,单单社会秩序混乱这一点就足以让当地百姓提心吊胆、无法安生。20年过去,今日的澳门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2019年3月8日下午,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上,谈起澳门的发展成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如数家珍。
“澳门回归后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当时的GDP是539亿澳门元,人均是1.6万美元。到了2018年,澳门的GDP已经升到4403亿澳门元,人均GDP达到了8.3万美元。8.3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全世界排第二,仅次于卢森堡。”张晓明称,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
澳门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很高。“澳门去年的失业率是1.8%,也就是完全就业了。澳门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义务教育。”张晓明称,“澳门的人均寿命也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4岁,仅次于香港的84.2岁,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
同时,澳门还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2018年澳门的入境旅客达到了3600万,也就是说,在澳门这么一个只有三十多一点平方千米的区域范围内,每天起码有10万游客在那儿观光旅游,人气是很旺的。”张晓明介绍,澳门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它的历史城区早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提起澳门经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博彩”。多年来,博彩业在澳门“一业独大”,但高昂的社会成本和潜藏的风险不容小觑。2003年,澳门特区政府提出“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以应对产业结构失衡。对此,澳门社会各界普遍认同,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之路。
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的“一中心”“一平台”定位。目前,澳门“一中心”“一平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澳门又增加了“一基地”的定位,即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澳门的旅游、文创、会展、中医药等产业迅速兴起,正阔步发展。
(摘编自钱敏《回归20年“澳门奇迹”》,《人民周刊》2019年24期)
材料二:
记者:回归20年,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您认为成功经验有哪些?
吴志良:回归以来,澳门的变化有目共睹。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是澳门回归以来最大的收获。我认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中华文化传统在澳门根深叶茂。过往的经历让澳门人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深有体会,国家强大,澳门就发展;国家贫弱,澳门也受欺负。
二 、从澳门特区政府到广大市民,对“一国两制”方
针和基本法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澳门人非常清楚,“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澳门回归20年来,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以行政为主导的政治体制有效运作。
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澳门人毫不含糊,不仅按照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成功进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并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还在澳门举行国家安全教育展,培养、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和意识。在学术界也是如此,爱国爱澳力量掌握话语权和舆论导向,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
三 、爱国爱澳成为澳门核心价值。澳门爱国爱澳的社会基础来自导向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澳门特别行政区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国家民族观念。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首份施政报告,就旗帜鲜明地把“加强推进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教育”列入施政目标。从家庭、学校到社区,都以多种形式,深入而广泛地开展爱国爱澳教育。
四 、抓住了民生这个最大的政治。澳门特区政府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收入增加后,政府就大幅提高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现金分享、养老金、免费医疗、长达15年的免费教育,良好的福利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成就了今天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尧、毛磊《澳门发展离不开“一国两制”——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3日)
材料三: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当,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总结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鲜明宣示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为我们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创造港澳同胞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推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作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对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悲惨历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光明前景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也有力地证明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得更好,把“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得更好,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得更好。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共进。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概括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也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当》,人民网2019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