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②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而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③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更需要法律约束。④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u4e0au9762u6587u5b57u6709u4e00u53e5u6709u8bedu75c5uff0cu8bf7u5148u5199u51fau6709u8bedu75c5u53e5u5b50u7684u5e8fu53f7uff0cu7136u540eu52a0u4ee5u4feeu6539u3002
    u4e0au9762u6587u5b57u6709u4e00u5904u6807u70b9u7b26u53f7u4f7fu7528u9519u8befuff0cu8bf7u5148u5199u51fau53e5u5b50u7684u5e8fu53f7uff0cu7136u540eu52a0u4ee5u4feeu6539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xj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一次,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他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后惊叹道:“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一次,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其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当问及钱钟书的感想时,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u82cfu683cu62c9u5e95u8981u8868u8fbeu7684u89c2u70b9u662fuff1a
    u94b1u949fu4e66u8981u8868u8fbeu7684u89c2u70b9u662fuff1a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xj
  •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代表相同的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①。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代表正义与公平;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②

    如《管子》中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中国人习惯将法律比作尺子等度量工具。雕像与尺子的现象恰好说明,③。西方人视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化身,而中国人多数习惯将法律作为工具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5《人应当坚持正义》  一课双练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哲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宇宙的本质是火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与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底判定是真知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最有名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其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士多德,其创立了严格的形式逻辑。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严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大都是以苏格拉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影响的。如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一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摘编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

    材料二:

    大约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在诸多古代文明中,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了今天我们称为哲学的学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注意到了人类精神发展在历史地理上的这种共同性,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概念,将这一时期看作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各派思想家;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等哲学思想;伊朗出现了查拉图斯特拉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亦称祆教),将人世生活视为善与恶的斗争;希腊则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等。这表明:尽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哲学所思的根本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

    雅斯贝尔斯的这个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以中西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为例,尽管旨趣、思路、内容、特点多有不同,但是其内在的共同性是客观存在的。第一,哲学所思的基本趋向都是形而上。用中国哲学的话讲就是要研究“道”而非“器”的问题。为什么哲学研究会追问“道”?这与人的理性相关。康德曾指出,对事物运动变化终极原因和条件追求的形而上学倾向是人类理性的本性。海德格尔也说:“只消我们存在,我们就总是已经处于形而上学中的。”第二,哲学所思的本质特征都是概念思维。即使像西方早期哲学家讲的“水”“火”“数”,中国早期哲学典籍所说的“太极”“易”“象”等,虽然有一些感性的特征,但都已经是哲学的概念。

    哲学的这些共同性,是我们将中国和西方的哲学都称之为哲学的学理根据,也是我们可以设想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化的哲学的基本前提。哲学的这种共同性,是人类文明共同性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道路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哲学思想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会有自己的不同特点。

    (摘编自杨河、于品海《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

    材料三:

    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70岁的孔子从政治转向文化,潜心于《春秋》的编纂等多项文化事业,完成了为人间制定规则、确立准据,寻找意义之使命;与之不同的是,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并被判处死刑。中西圣贤在七旬之际的不同境遇,体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思想与文化。

    孔子表达的是守成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于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强调历史对于当下及未来的规范作用,侧重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孔子的这种思想倾向,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思想史来说,长期盛行的是“代圣人立言”,即使是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也要通过“集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政治史而论,数千年来,真正触及内核的政治革新极为罕见,政治运作方式代代相袭,鲜有根本性的变化。

    苏格拉底代表的则是批判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毛病;对于传统的做法、普遍性的积习,绝不视为当然。这种具有批判精神、质疑性格的思想倾向从苏格拉底后就一直流淌在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譬如在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洛克对“君权神授论”的驳斥;到了20世纪,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也是以“批判理论”而著称的。

    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坚守的批判立场,整个社会就将缺乏自省自救的能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为代价,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孔子对“旧”文化的“守护”与整理,既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凝聚,更有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倾向,在现当代中国都处于相对贫乏的状态。一方面,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要么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要么彻底倒向另一边,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类。在这种非此即彼,看似坚定的立场背后,实际上是生硬、武断、简单化,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另一方面,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我们更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性格。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式的批判精神,无论是一个小邦还是一个大国,都可能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一直酣睡下去,不知东方之既白。

    (摘编自喻中《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u6839u636eu6750u6599u4e00u3001u6750u6599u4e8c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6839u636eu6750u6599u4e00u3001u6750u6599u4e0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8bf4u6cd5u4e2duff0cu4e0du80fdu4f5cu4e3au8bbau636eu6765u652fu6491u6750u6599u4e09u89c2u70b9u7684u4e00u9879u662f(  )
    u6750u6599u4e8cu4e2du662fu5982u4f55u8fd0u7528u4e3eu4f8bu8bbau8bc1u6765u8bf4u7406u7684uff1fu8bf7u7ed3u5408u8bbau8ff0u5c42u6b21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6839u636eu6750u6599u4e09u7684u8bbau8ff0uff0cu5728u73b0u5f53u4ee3u4e2du56fduff0cu6211u4eecu5e94u8be5u5982u4f55u770bu5f85u5b54u5b50u4e0eu82cfu683cu62c9u5e95u4e24u79cdu4e92u76f8u5bf9u7acbu7684u601du60f3u503eu5411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5《人应当坚持正义》  一课双练
  • 5. 根据下面的场景,给故事结尾拟一个80字左右的总结评论性的话外音。

    苏格拉底70岁的时候,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雅典民众法庭审判。在审判时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提出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提倡人们“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台下是由公民大会选举出来的6000名审判员。其中有一个30岁的农民拉古参加了这次表决。拉古没有文化,根本就听不懂苏格拉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苏格拉底说,像他这样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审判的。于是他被激怒了,举手投苏格拉底有罪!可能大多数审判员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话外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5《人应当坚持正义》  一课双练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伟大的人们

    鲁先圣

    ①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

    ③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贫寒的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的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

    ④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

    ⑤与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

    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

    ⑦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

    ⑧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⑨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

    ⑩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

    ⑪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

    ⑫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

    ⑬他说:“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

    ⑭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

    ⑮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⑯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出仕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

    ⑰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

    ⑱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苍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智慧才能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有改动)

    u4e0bu5217u5bf9u672cu6587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bf9u672cu6587u827au672fu7279u8272u7684u5206u6790u9274u8d4f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82cfu683cu62c9u5e95u4e3au4ec0u4e48u653eu5f03u751fu7684u673au4f1auff1fu8bf7u7ed3u5408u6587u672cuff0cu8c08u8c08u4f60u7684u7406u89e3u3002
    u672cu6587u9009u6750u522bu5177u5320u5fc3uff0cu8bf7u7ed3u5408u6587u7ae0u5185u5bb9u4f5cu7b80u8981u8bf4u660e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5《人应当坚持正义》  一课双练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多亏柏拉图的________,把当年从审判到执行的整个过程________地记述了下来,使我们今天得以领略苏格拉底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哲人________。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十年,当时二十八岁,审判时在场,还上台试图为老师辩护,法官嫌他年轻把他轰了下来。评家都承认,柏拉图太有文学才华,记述中难免有虚构的成分。他大约早就开始记录老师的言论,据说有一次朗读给苏格拉底听,苏格拉底听罢说道:“我的天,这个年轻人给我编了多少故事!”尽管如此,评家又都承认,他由于自己是大哲学家,能够理解老师,他的证词是远比色诺芬所提供的可靠的。色诺芬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但毫无哲学天赋,审判时又不在场,老师死后,深为扣在老师头上的两个罪名苦恼,要替老师洗清,(  )。英国学者伯奈特说:“色诺芬为苏格拉底做的辩护实在太成功了,如果苏格拉底真是那个样子,就绝不会被判死刑。”英国哲学家罗素仿佛从中吸取了教训,表明态度:“如果需要让人复述我的话,我________选一个懂哲学的我的死敌,而不是一个不懂哲学的我的好友。”不过他倒不必有这个担忧,因为苏格拉底述而不作,他却惊人地多产,别人哪里还有复述的机会。

    u4f9du6b21u586bu5165u6587u4e2du6a2au7ebfu4e0au7684u8bcdu8beduff0cu5168u90f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86bu5165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7684u8bedu53e5uff0cu8854u63a5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学段四 5《人应当坚持正义》  一课双练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奇崛的峭石

    张梦阳

    ①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在书房里独自静静地翻书;二是到山野间游山逛水,自由散想。

    ②一天黎明,信步在山野漫游,突然看到直矗云霄的山峰间,在瑰丽、火红的朝霞映衬中,有一尊黑色的从悬崖上奇崛挺出的峭石,立时惊呆了。伫步凝望,恍然觉得这红霞中的黑色峭石,很像是鲁迅的头像,奇挺,坚硬,不同凡响,令人神往。

    ③是的,鲁迅就是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

    ④20世纪初叶,国难当头,人们纷纷“竞言武事”,青年鲁迅却顶着对物质“崇奉逾度”的“质化”逆风,独树一帜,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异国日本遥望中国茫茫大地,叹息“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反复叹道“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⑤经过十年沉默,1918年5月,五四前夕,《狂人日记》如一声春雷,接着“一发而不可收”,孔乙己、阿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等一系列雕塑般的人物,和那荒原上无边野草丛中苦走不止的“过客”,出现在读者眼前。对“正人君子”鞭辟入里的批判,对既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主的“第三样时代”的期盼,震撼着人心。他的精神力量和文学天才,无人望其项背,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散文诗、文学史研究、“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只要他一进入,就会立起一座奇耸的高峰。“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这奇文中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吃辣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注]尽管也有人用恶骂来欢迎他,但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奇崛。

    ⑥本来已经名满天下,完全可以做薪金丰厚的教授,也有意写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却因革命青年横遭屠杀,当权者“暴殄天物”,“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顾惜”而毅然辞去教职,与爱人许广平栖居上海,专事著译。遭遇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青年的围攻与漫骂,逼着自己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又被左翼有识之士拥为“左联”盟主,可是说话既不得“左边”心悦,又惹得“右边”恼怒,还不得“中间”拥护,总遭暗算,只得“横站”,孤军奋战。然而,从《清代文字狱档》中读出中国人尚“不悟自己之为奴”;从《立斋闲录》等明代野史看出“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深刻得令人战栗!从而洞察出某些“领导者”不过是“借革命以营私”,与权力者“争夺一把旧椅子”,欲做“文坛皇帝”和新奴隶主罢了!

    ⑦而最为奇崛的是临终遗言:“一个都不宽恕!”

    ⑧后人可以因此也“不宽恕”他,恨他,骂他,否定他,或者利用他,与鲁迅著作的传播、研究、赞颂一起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今后无疑还要继续下去,甚至要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无论怎样攻击他,他都在历史上立于不败之地。鲁迅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扭转了数千年的传统思维定式,变奴性思维为独立思考,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做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由于鲁迅是以思想家兼文学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国人思维的扭转的,所以比单一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产生了大得多的综合效应,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了少有人比的巨大影响。而要扭转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反抗黑暗,革除时弊,就必须有棱有角,不能平顺、圆滑,因此鲁迅必然是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

    ⑨鲁迅绝不是事事正确的“完人”和“圣贤”,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导师”,自己也绝不以“导师”自命,甚至渴望自己的文字与所批判的时弊同时灭亡。

    ⑩我们纪念鲁迅,不能以“完人”和“圣贤”的标准要求他。那样,我们反倒会失去鲁迅,也证明我们自己没有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需要鲁迅,是因为他毕生所批判的时弊尚在。

    ⑪中国需要鲁迅这样的“精神界之战士”,这般奇崛的峭石。

    【注释】 出自茅盾《读〈呐喊〉》。

    u4e0bu5217u5bf9u6587u7ae0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bf9u6587u7ae0u827au672fu7279u8272u7684u5206u6790u9274u8d4f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7b2cu2465u6bb5u5199u9c81u8fc5u8fd9u4f4du201cu7cbeu795eu754cu4e4bu6218u58ebu201du7ecfu5386u4e86u54eau4e9bu6218u6597uff1fu751fu53d1u4e86u4ec0u4e48u201cu6c89u601du201duff1fu8bf7u5206u522bu7b80u8981u6982u8ff0u3002
    u7b2cu2467u6bb5u8bf4u9c81u8fc5u662fu201cu4e00u5c0au5c01u5efau4e2du56fdu5411u73b0u4ee3u4e2du56fdu8f6cu578bu671fu51fau73b0u7684u68f1u89d2u5206u660eu7684u5947u5d1bu7684u5cedu77f3uff0cu7eddu5bf9u4e0du662fu4e00u5757u987au5e94u65f6u6d41u7684u5149u6ed1u5706u6da6u7684u9e45u5375u77f3u201du3002u5206u522bu6307u51fau201cu68f1u89d2u5206u660eu201du548cu201cu5149u6ed1u5706u6da6u201du5728u6587u4e2du7684u542bu4e49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 第1 2篇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同步练习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壮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    ),为中国的政治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________,爱国学生面对敌人枪弹的威胁而________,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讲演、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活动直接参与抗战,通过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出了很多________的事情。即便有许多的青年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毅然________,奋然前行。

    历史告诉我们,也警示我们: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

    u4f9du6b21u586bu5165u6587u4e2du6a2au7ebfu4e0au7684u8bcdu8beduff0cu5168u90f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  )
    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904u8865u5199u4e00u53e5u8bdduff0cu4f7fu53e5u5b50u524du540eu8bedu53e5u8fdeu8d2fuff0cu8bedu610fu5b8cu6574
    u8bf7u628au4e0au9762u6587u6bb5u538bu7f29u6210u4e00u53e5u8bddu3002(u4e0du8d85u8fc712u4e2au5b57)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 第1 2篇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同步练习
  • 10.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

    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革命家的鲁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 第1 2篇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