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相抵
    B: 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论:商讨
    C: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穷厄:困顿
    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提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0课 苏武传 同步练习
  • 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阡陌指田野上的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小路。课文中指“田野”。
    B: 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自称陶朱公,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下层百姓。
    D: 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区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学段四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双练
  • 3. 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类文章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尤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说。他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学段四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双练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学段四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双练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尔其无忘乃父志 ②焚百家言 ③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谋 ④世言晋王将终也 ⑤当是时也,商君佐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②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学段四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双练
  •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过秦论》①,使历史和现实交汇,在观察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兴衰之理的过程中流露出绵长而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鲁迅先生说此书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贾谊如此细致地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②,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希望君主能够以古鉴今,③,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王朝,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学段四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双练
  •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斩木为兵,竿为旗      揭:举
    B: 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 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学段四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课双练
  • 8. 下面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的文字介绍,把这段文字转变为流程图后,请将内容补充完整,要求表述完整准确,语言连贯,每个框内不超过6个字。

    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要求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临时应急救治、医疗救援并报告领导。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另一方面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各方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1课 第2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 9.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其中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的两个连词“而”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1课 第2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B: 抑本其成败之(事迹,事情的始末)
    C: 遣从事以一少牢庙(祭告)
    D: 及凯旋而之(收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1课 第2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