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记忆

    戴望舒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是沈沈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注】①沈沈:即“沉沉”。

    u8bd7u6b4cu7684u7b2cu4e8cu5c0fu8282u8868u73b0u4e86u8bd7u4ebau600eu6837u7684u751fu6d3bu72b6u6001uff1fu8bf7u7ed3u5408u4f5cu54c1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201cu5b83u7684u8bddu662fu53e4u65e7u7684u201du4e2du7684u201cu5b83u201du6307u4ee3u4ec0u4e48uff1fu201cu53e4u65e7u201du7684u542bu4e49u662fu4ec0u4e48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

    韩石山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然而,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却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

        徐申如,他的父亲,清末民初时期,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精明的徐申如先生,将他的经商方略用于独生儿子的培养,不期然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最好的学校,不用说了。正常的念书之外,还给他聘请最好的老师。小学毕业,为了让儿子的毛笔字有所长进,父亲领着儿子到上海,投师于名声最响的书法家郑孝胥名下。上大学上了北京大学,仍不满足,为了儿子将来能跻身上流社会,又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声名显赫的梁任公的入室弟子。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的都是第一流的大学。北京大学上预科而不上本科,预科毕业一年后,便赴美留学。初到美国,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旋即渡海赴英,在伦敦大学混了半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英国两年,上的是一流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罗素、哈代、曼斯菲尔德、狄更生。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加上天生的聪明伶俐,也就难怪,不长的时间,这个中国年轻的留学生,便成为剑桥大学的名人。按徐志摩的心性,依徐申如的期望,徐志摩本来还可以在英国和欧陆混下去,弄个博士不是难事。然而,当林徽因的倩影在眼前一晃,又倏忽而逝的时候,这位富裕的浪荡子,在多雾的英伦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便收拾行装,匆匆回国。

        林徽因不过是个诱饵,实则国内,有伟大的事业在等着这个天才。

        历史老人,像是预先安排好了似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此后几年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将要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也就需要一个非常人物来呼风唤雨,叱咤风云。

        社团与流派,历来是推动文化运动的先锋,古今中外,概莫有外。为了推进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长足发展,在徐志摩回国前,已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真正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被,建树卓著的,还要数一九二三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这个新月社。而新月社的成立,起初只能说如同儿戏。

        一九二四年四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先到上海,再到北京。知道泰戈尔到了北京,定然要来松坡图书馆访谈,其时居住在馆内的徐志摩,为了讨老诗人喜欢,便在他住所的门外,挂了一个小小的木牌,用毛笔写了三个不是很大的墨字“新月社”。想来该是个正午,人们都休息的时分,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悄悄地挂上这个小木牌后,定然还羞怯地四下看看。

        然而,就是这一挂,一个以留学英美为知识背景的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团体,就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真正显示它的群体威力,还要等到一九二七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之后。初成立的这三四年间,它的主要功能是联络同道,蓄积力量。这期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算学事件、圈点事件、观剧事件、音乐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得到的都是名声。确也是把好手,且有梁启超的情面,徐志摩很快便执掌了《晨报副刊》的编辑权。几个回合下来,便将这个“研究系”的报纸副刊,办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坚固阵地。在有限的版面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论争,最有名的该是“仇友赤白”“闲话之争”两次大论战。在对世界趋势与中国国情的认识上,连胡适都逊他一筹。

        一九二七年春天,当年在北京的新月社人马,几乎齐集上海,办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又创办《新月》月刊。尤其是《新月》月刊,其贡献不限于文学作品的发表,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讨论,比如以胡适为主,发起的关于“人权与约法”的论争。文学与政治的契合,终于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新月派”。梁实秋晚年回忆起年轻时的朋友,不无深情地说,“新月书店的成立,当然是志摩奔走最力”。又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是如此,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仅此一点,也足以证明徐志摩与新月派的关系。可以说,有了徐志摩,才有了新月派。

        尤可骇怪的是,谁都说徐志摩是位杰出的诗人,梁实秋,不独梁实秋,还有叶公超、温源宁、杨振声,几乎他同时期的所有朋友,却都说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超过了诗歌。不要忘了,现代文学诸名家中,梁实秋留美多年,专门研修文学批评,在这方面,他有足够的自负。“只要一读志摩的文章,就不知不觉的非站在他的朋友的地位上不可。”这是多高的评价!

        天才云云,不过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公允地说,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交合鼓荡下产生的一个宁馨儿。最终受惠的,还是他苦难的家邦。

    (选自《读者》,有删改)

    u6982u62ecu5f90u5fd7u6469u56deu56fdu540eu7684u4e3bu8981u6210u5c31u3002
    u6881u5b9eu79cbu8bf4u201cu5fd7u6469u662fu65b0u6708u7684u7075u9b42u201duff0cu8fd9u6837u8bf4u7684u4f9du636eu662fu4ec0u4e48uff1f
    u5f90u5fd7u6469u4e3au4ec0u4e48u80fdu6210u4e3au201cu5929u624du201duff1fu7ed3u5408u6587u672cuff0cu8c08u8c08u4f60u5f97u5230u7684u542fu793a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同步练习
  • 3.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表达揭示主题起什么作用?开头的“轻轻的”与结尾的“悄悄的”能不能对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4.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金柳”“青荇”等意象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为何“甘心做一条水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5. 《再别康桥》中描写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是如何融在一起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6.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差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7.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如何理解“彩虹似的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8. 下列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D: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9.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下列对诗歌4~6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 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 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 从这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10.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