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xìnɡ)    长(hāo)    漫(sù)
    B: 箫(shēnɡ)  开(chēnɡ)怨(āi)     
    C: 寥(jì)    徨(pánɡ)    彳亍(cì)
    D: 凄(wǎn)    斑(lān)    笙(xiāo)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河(pàn)          沦(qí)          青(xìng)
    B: (qǐ)             藻(fú)          长(gāo)
    C: 荡(yàng)         箫(shēng)       发(jiào)
    D: 漫(sù)           相形见(chù)     而不舍(qi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3.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下列对诗歌二、三两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两节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柳影、水草、柔波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喜爱、留恋的心境。
    B: 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和康桥永远在一起。
    C: 在这两节诗中,诗人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了母校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
    D: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4. 有人认为,《雨巷》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
  •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飞机坠毁,才子消逝,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来,举世震惊,文学界一时间哀鸿遍野。胡适大师连连惊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B: 人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话的确是切中肯綮 , 它高度地概括了徐志摩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C: 戴望舒用丁香来比喻那结着愁怨的姑娘,与其说是神来之笔,不如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用丁香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早已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心照不宣的表现方法。
    D: 《雨巷》一诗,在艺术上出类拔萃的特色是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远、丰富,并具有了含蓄的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
  • 6. 《雨巷》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
  • 7. 下面的诗句节选自戴望舒的《雨巷》,阅读后合理想象,根据要求写一个面画。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要求:①写出“她”的神态,“我”的心理;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③语言优美,富有意境;④不少于200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
  • 8. 从诗歌形式上看,《雨巷》舒缓悠扬的节奏是怎样形成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2 诗两首-雨巷同步练习
  • 9. 仔细阅读下面一节选自《再别康桥》的诗,写一则点评文字,不少于60字。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 1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追悼志摩

         胡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天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

           我们初得着他的死讯,都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死得这么惨酷。但在那几天的精神大震撼稍稍过去之后,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地走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是一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壮的了。
           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的云彩。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

           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佬,他有无穷的同情,他总是朋友中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他使这些多疑善妒的人们十分惭愧,又十分羡慕。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社会上对于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能谅解的地方,都只因为社会上批评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他的离婚和他的第二次结婚,是他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两件事。现在志摩的棺已盖了,而社会上的议论还未定。但我们知道这两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这两件事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单纯理想的追求。他万分诚恳的相信那两件事都是他实现他那“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的正当步骤。

          两件事的结果,在别人看来,似乎都不曾能够实现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们还忍用成败来议论他吗?

          民国一年三月,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议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

          后来他回国了,婚是离了,而家庭和社会都不能谅解他。最奇怪的是他和他已离婚的夫人通信更勤,感情更好。社会上的人更不明白了。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爱护的学生,所以民国十二年任公先生曾写一封很长很恳切的信去劝他。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为是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几次挫折,就会死,就会坠落。所以他以老师的资格警告他:“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但这种反理想主义是志摩所不能承认的。他答复任公的信,第一,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第二,他也承认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不能不去追求。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又相信他的理想是可以创造培养出来的。

           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我们一班朋友都替他高兴。他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也许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

           ——我们若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还可以说,只有从这个观点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谁也想不到在这个最有希望的复活时代,他竟丢了我走了!他有一首咏黄鹂的诗,好像他在那里描写他自己的死,和我们的悲。我们静着望,怕惊了他。但他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他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志摩这样一个可爱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团火焰,一腔热情。                         

    u6587u7ae0u5f00u5934u5f15u7528u300au518du522bu5eb7u6865u300bu4e2du7684u8bd7u53e5uff0cu6709u4f55u4f5cu7528uff1f

    u7531u6587u4e2du5173u4e8eu5fd7u6469u7684u76f8u5173u8bb0u8ff0uff0cu53efu4ee5u770bu51fau5fd7u6469u4ec0u4e48u6837u7684u6027u683cu7279u70b9uff1f

    u4e3au4ec0u4e48u6587u4e2du8bf4u201cu90a3u6837u7684u6b7bu6cd5u4e5fu8bb8u53eau6709u5fd7u6469u6700u914du201d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