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荆楚大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有赏不尽的人文景观:屈原、诸葛亮、李白、崔颢、苏轼、闻一多等;武当山、荆州古城、黄鹤楼、古琴台、黄州赤壁等都天下闻名。联系课文和相关内容,从以上历史人物或旅游景观中选出两项完成以下对联。
    u82cfu4e1cu5761u8d2cu8c2au9ec4u5ddeu611fu6168u8d64u58c1u8d4buff0cu3002
    uff0cu4e34u8d64u58c1u9065u60f3u516cu747eu8c08u7b11u82f1u59ffu6168u534eu53d1u65e9u751f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竹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u5bf9u4e0bu5217u53e5u5b50u4e2du753bu7ebfu7684u8bcdu7684u89e3u91ca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404u7ec4u53e5u5b50u4e2duff0cu5212u7ebfu8bcdu7684u610fu4e49u548cu7528u6cd5u76f8u540c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3e5u5b50u4e2duff0cu53e5u5f0fu4e0eu5176u4ed6u4e09u9879u4e0du540c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3e5u5b50u5171u7f16u4e3au56dbu7ec4uff0cu5176u4e2du5168u80fdu4f53u73b0u827au672fu521bu4f5cu601du60f3u7684u4e00u7ec4u662fuff08    uff09

    u2460u6545u753bu7af9uff0cu5fc5u5148u5f97u6210u7af9u4e8eu80f8u4e2duff0cu6267u7b14u719fu89c6uff0cu4e43u89c1u5176u6240u6b32u753bu8005uff0cu6025u8d77u4eceu4e4buff0cu632fu7b14u76f4u9042uff0cu4ee5u8ffdu5176u6240u89c1uff0cu5982u5154u8d77u9e58u843duff0cu5c11u7eb5u5219u901du77e3u3002

    u2461u6545u51e1u6709u89c1u4e8eu4e2du800cu64cdu4e4bu4e0du719fu8005uff0cu5e73u5c45u81eau89c6u4e86u7136uff0cu800cu4e34u4e8bu5ffdu7109u4e27u4e4buff0cu5c82u72ecu7af9u4e4euff1f

    u2462u4ecau592bu592bu5b50u4e4bu6258u4e8eu65afu7af9u4e5fuff0cu800cu4e88u4ee5u4e3au6709u9053u8005uff0cu5219u975eu8036uff1f

    u2463u543eu8a00u5984u77e3uff0cu4e16u5c82u6709u4e07u5c3au7af9u54c9uff1f

    u2464u6b64u7af9u6570u5c3au8033uff0cu800cu6709u4e07u5c3au4e4bu52bfu3002

    u2465u6c49u5dddu4feeu7af9u8d31u5982u84ecuff0cu65a4u65a7u4f55u66feu8d66u7ba8u9f99u3002u6599u5f97u6e05u8d2bu998bu592au5b88uff0cu6e2du6ee8u5343u4ea9u5728u80f8u4e2du3002

    u4e0bu5217u5bf9u539fu6587u6709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28a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7ffbu8bd1u6210u73b0u4ee3u6c49u8bedu3002

    u2460u81eau8729u8179u86c7u86b9u4ee5u81f3u4e8eu5251u62d4u5341u5bfbu8005uff0cu751fu800cu6709u4e4bu4e5fu3002

    u2461u543eu8a00u5984u77e3uff0cu4e16u5c82u6709u4e07u5c3au7af9u54c9uff1f

    u2462u800cu4f59u4ea6u8f7du4e0eu53efu7574u6614u620fu7b11u4e4bu8a00u8005uff0cu4ee5u89c1u4e0eu53efu4e8eu4e88u4eb2u539au65e0u95f4u5982u6b64u4e5f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3.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晒(bào)     素(jiān)     龙(tuò)      亲厚无(jiàn)
    B: 相(niè)     筜(yún)      荟(cuì)      兔起落(gǔ)
    C: 免(shè)     砍(zhuó)     丝(juàn)     丁解牛(páo)
    D: 竹(yǎn)     捕(zhōu)     蛇(fù)       饭满案(pēn)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4.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译:如今您把精神寄托在画墨竹上面,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
    B: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C: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所以凡是心里意识到,但作起画来不熟练的,平时创作,自己看得很完整,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
    D: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译: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5.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书法无捷径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多临摹,多创作,拓宽视野,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 , 才能日益进步。
    B: 彪悍的匪首凶猛扑来,一名特种兵迅速侧身而上,一个背摔将其摔倒在地,兔起鹘落之间,已锁住匪首喉咙。
    C: “我们考虑做乡村旅游,搞特色农业采摘体验,鼓励群众办农家乐,让村里整体致富。”对于村子的发展前景,新庙村负责人胸有成竹
    D: 这次出台的具体举措只是高考改革的“中点”,而绝非“终点”。高考改革还需“庖丁解牛”,从细处一一落实,任重而道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①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②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

    ③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

    ④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⑤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⑥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就会立刻浮现在眼前

    A: ②③④⑥①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⑤①⑥②④③
    D: ⑥③⑤①②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7. 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B: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C: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伶官传序》一文中,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接着用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B: 《祭十二郎文》一文中,作者用了七个“呜呼”,悲天悯人;四十多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C: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画竹”是线索,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痛,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作者与子由都向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穷匮     攀缘      蘖根祸胎     始作俑者
    B: 深挚     惶恐      幅员辽阔     法网恢恢
    C: 报道     部署      伶牙利齿     随声附合
    D: 亵黩     装祯      功亏一匮     倜傥不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 10.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吾将买田而归
    B: 今画者乃节节而
    C: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
    D: 与可令予作《洋州三十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