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Xià)   落(ruǐ)   方药(chǔ)    一破屋(chuán)
    B: 圆(tuǒ)   印(lào)   风景(shā)    勇善战(xiáo)
    C: 废(tuí)   佝(lóu)   潭寺(tuò)    逸兴飞(chuán)
    D: 如(pì)    齿(qū)    廿四桥(niàn)   改更张(xián)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
    A: 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3. 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把描绘故都秋景的词语连缀起来,尽量表达出作者(郁达夫)的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④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圏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⑦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有删改)

    u672cu6587u5f00u7bc7u5199u5317u65b9u51acu666fu6709u4ec0u4e48u4f5cu7528uff1f
    u7b2cu2464u6bb5u4f5cu8005u63cfu7ed8u4e86u4e00u5e45u6c5fu5357u5faeu96e8u56feu3002u8bf7u4effu7167u8fd9u79cdu5f62u5f0fuff0cu6982u62ecu7b2cu2465u6bb5u63cfu7ed8u4e86u4e00u5e45u4ec0u4e48u56feuff0cu5e76u7b80u8981u8bf4u8bf4u672cu6bb5u63cfu5199u6709u600eu6837u7684u7279u70b9u3002
    u7b2cu2465u6bb5u4e2du753bu6a2au7ebfu53e5u5b50u201cu4e00u63d0u5230u96e8uff0cu4e5fu5c31u5fc5u7136u7684u8981u60f3u5230u96eau201du5728u7ed3u6784u4e0au6709u4f55u4f5cu7528uff1fu8bf7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6587u7ae0u7ed3u5c3eu201cu8fd9u4e00u79cdu65e0u804au7684u6742u6587uff0cu6211u4e5fu4e0du518du60f3u5199u4e0bu53bbu4e86u201du4e00u53e5u4e2du52a0u7c97u7684u201cu65e0u804au201du4e00u8bcdu539fu672cu662fu8d2cu4e49u8bcduff0cu7528u5728u8fd9u91ccu6709u4f55u542bu4e49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5. 对《故都的秋》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 “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 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 “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6. 阅读下面《故都的秋》选段,完成下面练习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 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u5982u4f55u7406u89e3u201cu90a3u4e00u79cdu534au5f00u3001u534au9189u7684u72b6u6001u201duff1f

    u7b2cu4e00u548cu7b2cu4e8cu6bb5u4e4bu95f4u91c7u7528u7684u4feeu8f9eu624bu6cd5u662fu4ec0u4e48uff1fu8bf7u52a0u4ee5u8d4fu6790u200b

    u201cu6211u4ee5u4e3au4ee5u84ddu8272u6216u767du8272u8005u4e3au4f73uff0cu7d2bu9ed1u8272u6b21u4e4buff0cu6de1u7ea2u8272u6700u4e0bu201duff0cu5728u989cu8272u9009u62e9u4e0auff0cu4f5cu8005u6709u600eu6837u7684u5ba1u7f8eu53d6u5411uff1fu4e3au4ec0u4e48uff1f

    u5206u522bu7ed9u2462u2463u2464u6bb5u7684u666fu7269u63cfu5199u53d6u4e00u4e2au5c0fu6807u9898u3002

    u6587u7ae0u9898u76eeu4e3au4ec0u4e48u4e0du76f4u63a5u4ee5u201cu5317u5e73u7684u79cbu201du4e3au9898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7. 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8. 读课文《故都的秋》,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 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 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 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9. 《故都的秋》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 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 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 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 10. 《故都的秋》中“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   )

    A: 副词,很。
    B: 形容程度深。
    C: 意思即“十二分”。
    D: 程度副词,非常,极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