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语文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统编版(部编版)
苏教版
年级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
必修 上册
必修 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默写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下列语句表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陶然亭的名字取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B: “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的意思是看见落叶就知道天要到傍晚了。
C: 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写秋的名篇。
D: “秋士”古时是专指那些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下列句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 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C: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D: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D: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论谁没有不重视语言的锤炼的。
B: 金堂中学新校总投资近2亿多元,占地144亩,建筑面积近50000平方米,可容纳90个教学班,4950人就读。
C: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并未写那满山红遍的“香山红叶”,也没写那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他的“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
D: 长篇电视纪录片《追寻郁达夫》,跟踪记录了在郁达夫诞辰110周年之际,日本郁达夫研究学者铃木正夫教授陪同郁达夫后人,追寻他的足迹、寻找他的遗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它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书中刻画的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B: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凭借《桥边的老人》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C: 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子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故都的秋》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D: 张承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浓的阳刚气,常表达“孤独感”,这种特色在他的著名散文《汉家寨》中有鲜明的体现。《北方的河》和《荒芜英雄路》都是作者的散文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读课文《故都的秋》,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 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 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 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 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随着我国惩治贪污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时常可以在各类媒体报道中看到一些
耸人听闻
的消息
B: 姚明和刘伟早在上海东方篮球队时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可以说是一对志同道合、
举案齐眉
的好兄弟
C: 亚洲杯预选赛上,中国足球队虽然没能在客场战胜印尼队,但小伙子们的拼搏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客观讲应是
余勇可贾
D: 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一文中
绘声绘色
地描绘了北平那独特的“秋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 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
“秋士”
(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
不能自已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 可是这秋的
深味
(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赏玩
(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B: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时代,八十岁老童生和二十岁少状元是很常见的;有些人终老科场,有些人少年时就金榜题名。
C: 虽然王羲之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
D: 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2课《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88
89
90
91
92
93
>>
2360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