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

    A: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B: 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D: 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 2. 《十二表法》第7条规定:果实落在邻人的土地上,果树的所有人有权将其取回。后来罗马大法官据此创立了“请求返还之诉”。这说明古代罗马(    )

    A: 保护私人土地所有
    B: 立法程序得到完善
    C: 邻里关系较为紧张
    D: 反对“不当得利”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7届高三质量监测(四)文综历史试题
  • 3.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

    A: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B: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C: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4.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寄托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商定债务人要对过失承担责任,这一简约有效。因为,契约承认附加简约的效力。”该条款反映了(    )

    A: 罗马法对债权人利益的袒护
    B: 要求对过失承担责任违背了契约精神
    C: 责任约定以双方自愿为基础
    D: 简约成为解决债务关系的最主要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
  • 5.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

    A: 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 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6. 罗马法规定,原告传被备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不必用有蓬盖的车辆。这些规定反映出罗马法(    )

    A: 维护贵族利益
    B: 注重法律程序
    C: 强调人文关怀
    D: 具有平等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偏》、《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赦》的合称。《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泉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等一系列法律。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体现了哪些原则?指出《民法大全》在罗马法历程中的地位。

    据材料二概括孟往斯鸠的法律思想。由此说明启蒙运动的目标。

    这些法律文件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哪些特点?这些法律对美国经济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卷
  • 8.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卷
  • 9. 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    )

    A: 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
    B: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C: 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
    D: 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简介

    图示

    初始用途

    后世演变

    有刃,器形与斧类似,使用时配合长柄


    兵器,起初用作刑具

    后世渐变为仪卫所用的礼器,成为权力的象征

    “束棒”拉丁文作Fasces,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


    罗马执政官外山时,身边有12位肩扛束棒的侍卫。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侍卫便用束棒行刑

    演变为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象征.后世成为集权和独裁的代表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题目进行论证。(要求: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并认识其本质。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