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是某本历史书中的图片,它最可能是说明下列哪一主题(   )

    A: 咖啡的种植与改良
    B: 番薯的引进与推广
    C: 高梁的传入与影响
    D: 茶叶的栽培与运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2.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
    B: 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
    C: 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D: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4. 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 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 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5.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 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B: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D: 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6. 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
    A: 欧洲具有主导性
    B: 范围具有区域性
    C: 结果仅利于欧洲
    D: 内容仅限于物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7. 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 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 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 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8.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16世纪20—70年代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和欧洲商品的集散地,每年输入安特卫普的商品总值达1 600万金克朗。这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革命兴起
    B: 新航路的开辟
    C: 价格革命影响
    D: 资本主义崛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9.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