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
    A: 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 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
    C: 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D: 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2. 下表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单位:万人)。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 724.0

    400.0

    3 140.0

    在这160年间,表中美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对美国而言(   )

    A: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促进了美国的近代化
    C: 加剧了奴隶制度的矛盾
    D: 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3.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由27%增加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   )
    A: 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 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4.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商品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桂、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5. 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
    A: 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 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
    C: 它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6. 1565年开始,欧洲商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经营该贸易的是(   )
    A: 葡萄牙
    B: 中国
    C: 西班牙
    D: 荷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7. “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意大利)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
    B: 新航路开辟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归纳“地理上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其影响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9. 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 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 造成了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C: 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 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10.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 各地文明汇合交融加强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