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   )

    一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 、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四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A: 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 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C: 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 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2. 16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A: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3.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2.5倍。这一变化(   )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4. “就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这说明(   )
    A: 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
    B: 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 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
    D: 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5. “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以其夸耀财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
    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6.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它们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
    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 尚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D: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摘编自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交换”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欧洲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该事件对欧洲生产关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8. 如今很多的历史剧都不负责,比如三国时期的炮声等,请问下列哪一场景不符合历史(   )
    A: 康熙帝吃花生
    B: 李白通宵吃酒作诗
    C: 秦惠王用刻刀批奏大臣的上书
    D: 唐太宗在寿宴上称赞南瓜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
  • 9.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为了获得巨额的利润,开启了血腥的“三角贸易”。对此,有历史学者评论说:“三角贸易虽然为非洲和美洲带去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为其近代化做出了贡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错误,该学者有为欧洲的殖民掠夺洗白的嫌疑
    B: 正确,该学者客观评论了殖民掠夺
    C: 错误,该学者夸大了殖民扩张的作用
    D: 正确,该学者看到了殖民扩张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
  • 10.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片帆不得下海”“迁海令”频频发布,严重制约了中国海外经济的发展和往来。然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来往美洲和亚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却十分繁荣,请问原因(   )
    A: 金银比率高于国外市场
    B: 中国经济落后
    C: 君主对金银等贵金属的不懈
    D: 明清曾短暂调整海外贸易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