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臣纲、父子纲、夫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 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 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理教
    C: 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 思想启蒙的历史蕴含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2. 西方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
    A: 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B: 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提供精神动力
    C: 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 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3. 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作者意在强调(    )
    A: 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B: 思想启蒙阻碍社会进步
    C: 理性思维带来自信自主
    D: 天主教统治的极权蒙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4.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
    A: 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B: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
    C: 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D: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5.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
    A: 普及了无神论
    B: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 催生了启蒙运动
    D: 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6. 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
    A: 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 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 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 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7. 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8.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天主教在西欧各国的地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克拉玛依市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9.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 马丁•路德
    B: 克伦威尔
    C: 亨利八世
    D: 加尔文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克拉玛依市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外近代史上改革的作用:第一,它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它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它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然选择;第五,它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材料二: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它否定现存制度,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适应不断变化,是渐进的方式。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的五个方面,各举一例并进行简要说明。 (所举事例不能重复)
    在中外历史改革中,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克拉玛依市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