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

    A: 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2.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 分封制受到冲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周测(2.24)历史试卷
  • 3.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

    A: 商周的宗法制
    B: 西周的分封制
    C: 秦汉的郡县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周测(2.24)历史试卷
  • 4. 《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

    A: 周公取代周天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 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C: 西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
    D: 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周考(2.19)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有何关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6. 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 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 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
    D: 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7. 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    )

    A: 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
    B: 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
    C: 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
    D: 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8. 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这说明诸侯国(    )

    A: 与中央保持一致
    B: 有相当的独立性
    C: 成为独立的国家
    D: 力量强不尊王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9.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 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 10. 历史上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人们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

    ——(清)颜元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

    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