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历史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统编版(部编版)
岳麓版
人民版
年级
必修1 政治史
必修2 经济史
必修3 文化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 )
A: 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 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 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 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册历史第一次周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被分封到全国各地。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 )
A: 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
B: 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
C: 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D: 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下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制度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人权宣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則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
A: 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 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④宗法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属于上层建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C: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D: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统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天子有权巡查诸侯镇守疆土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朝觐述职的义务
D: 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发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春秋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春秋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实行
B: 社会结构的变动
C: 宗法制的发展
D: 井田制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图9为出土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
A: 周天子墓葬
B: 诸侯国君墓葬
C: 士大夫墓葬
D: 士的墓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麻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 )
A: 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
B: 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 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
D: 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麻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
14420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