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
    B: 家国一体
    C: 天下为公
    D: 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 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 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
    C: 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 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3.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保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请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    )

    A: 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 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 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D: 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据史书记载,周公在辅佐成王时“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这表明古代礼乐(    )

    A: 是对宗法制的解释
    B: 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
    C: 维护封建等级观念
    D: 来源于儒家政治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
  • 5.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 宗法制的消亡
    C: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 分封制的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6.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

    A: 男尊女卑思想
    B: 家族宗法观念
    C: 个人主义心理
    D: 专制王权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7.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8.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其中的“乱世”指的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 《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

    A: 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 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 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10.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A: 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织
    C: 焚烧诗书
    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