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   )
    A: 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 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D: 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
  • 2.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A: 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 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 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 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
  • 3.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 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 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D: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4.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包括《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等文件和福利待遇。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 统一后的德国注重推进法制建设
    B: 近代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C: 关注民生是德国对内政策的重心
    D: 实施社会立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树料一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

    ——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

    材料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遣,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辑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

    ——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及其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6.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
    A: 工人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B: 元老院的地位无足轻重
    C: 皇帝的专制地位进一步巩固
    D: 民选议会政治地位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7. 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到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的20多年间,法国政权走马灯式的更换以致宪法频繁更迭,宪法的形态也大起大落,这场热闹的制宪运动最后以闹剧式的结尾面告终。材料主要说明法国(   )
    A: 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B: 近代宪政思想尚未成熟
    C: 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
    D: 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8.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的七十年中,先后更换过104届内阁,接近每年两个,号称“短命内阁”,与之相对照,法国议院永远是任期届满才自动解散。这一现象说明(   )
    A: 共和制的道路曲折
    B: 宪法设计制度缺陷
    C: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 违背法国立法原则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9. 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士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   )
    A: 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
    B: 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
    C: 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
    D: 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 10. 某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实行共和政体。该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美国1787年宪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