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商业思想

    19世纪,西方自由主义运动盛行。自由主义者认为国民财富就是工农业生产的商品的总和,要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发展工业,重视商北贸易,他们极力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生产、自由经营。

    19世纪中后期,中国重商派人士从各个方面论证商业的重要性。他们指出中外通商意味着一个新时代——商业社会的到来,商业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并驳斥持重本抑末教条的人为“迂拘之士”,是害民之“虎狼”。他们把商业流通尤其是对外贸易当作财富的源泉,他们认为,“若英,若美,若法,若俄,若德,若英属之印度,无不以通商致富”,主张中国与西方各国通商,积极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列强进行商业竞争),挽回利权。

    ——摘编自王鑫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刘旭蕊《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刘甲鹏《近代中西重商思想及其比较》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释19世纪商业思想发展所折射出的中两方时代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2. 1824年,英国立法允许工会合法存在。1860年代和1880年代,德国、法国也制定工会合法存在的法律。这表明当时欧洲国家(   )
    A: 社会主义运动日渐深入
    B: 工人阶级国际团结逐步加强
    C: 政府借立法调和劳资矛盾
    D: 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至20世纪“欧洲观念”的变迁情况

    15世纪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成为天主教的强劲对手。“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将“欧洲”概念与“基督教世界”等同的用法也流行起来。

    16世纪

    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无情征服。在这种征服过程中欧洲人建立起了对自己文明的优越性的确认,由此产生了两极化的思维方或即“文明的欧洲人”与“不文明的蛮族”。

    17世纪

    宗教改革使得“基督教世界”发生了分裂,"基督教世界"的概念在使用上相对减少,“欧洲"概念的使用则渐趋增多。并且“欧洲"与“文明”开始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

    18世纪

    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

    19世纪

    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欧洲中心论”思想盛行,欧洲的现代文明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杆。

    20世纪初

    “欧洲悲观主义”思想出现,欧洲文明进步观受到了社会强烈质疑。“泛欧运动"等欧洲统一思想盛行,白里安提出了“欧洲联盟"计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洲观念”演化出了新的话语,其中之一便是“欧洲认同”的观念。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欧洲认同问题已成为欧洲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而对"欧洲认同”的探讨与欧洲公民权,欧盟完政、欧洲社会模式,欧盟东扩、欧洲移民等重要问题产生了关联。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就“欧洲观念”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提取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三模试卷
  • 4. 19世纪40年代,英国疾病多发。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在问大多数病人他们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染而来。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环境变迁影响人类生活
    B: 化学工业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C: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缓慢
    D: 工业化使城市环境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人类现代史,就是一部机器发展史和文明进化史。钟表、印刷机、纺织机、蒸汽机、计算机如同一座座里程碑。机器带给我们丰裕,也带给我们焦虑……

    ——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6. 如表为德意志和英国不同时期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据此可知,儿童入学比率的增长(   )

    国家

    地区

    时间

    适龄儿童入学率

    德意志

    普鲁士

    1816年

    60%

    1848年

    82%

    英国

    英格兰和威尔士

    1881年

    56%

    1901年

    70%

    A: 实现了两国初等教育的普及
    B: 提升了欧洲居民的文化素质
    C: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
    D: 解决了科技人才的短缺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7. 依据如表数据,可推知当时英国(   )

    1700-1831年英国工商业年增长率(%每年)

    年份

    工业

    商业

    1700-1760

    0.71

    0.69

    1760-1780

    1.51

    0.71

    1780-1801

    2.11

    1.32

    1801-1831

    3.01

    2.13

    A: 工业化已经完成
    B: 社会福利大幅改善
    C: 商业化停滞不前
    D: 社会结构剧烈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8. 19世纪后期,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 反映了生物进化论的主张
    C: 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
    D: 推动了自由主义理论传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西南名校联盟“333”2022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教学质量诊断性联考(三)试卷
  • 9. 19世纪晚期,橡胶和石油成为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印度黄麻被用来制造麻布、麻绳、麻袋,椰子树因有制造绳索、船帆、肥皂、蜡烛、大造黄油等用途而在荷属印度尼西亚密集栽培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A: 资本输出是西方侵略的主要方式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C: 亚洲成为欧美列强角逐的核心区
    D: 工业革命推动商品生产革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西南名校联盟“333”2022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教学质量诊断性联考(三)试卷
  • 10. 有学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中唯一学会的是‘家庭比国家更强大,因为它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家庭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家庭的连续和生存,次要目标是追求利润。竞争将毁灭彼此的家庭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更会丧失家庭和个人的独立性。”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家庭观念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B: 反对法国进入世界资本市场
    C: 革命给工业化带来消极影响
    D: 发动工人阶级斗争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