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威尔逊任期内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以维也纳体系为标志的欧洲中心时代走向终结。这为威尔逊按着他的世界主义的理想来设计世界新秩序提供了良机。威尔逊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类利益的更完善的国际体系”,如果真的按我们理解的字面含义来实施,威尔逊的“新世界”真够得上理想的了。但是,从颠覆墨西哥韦尔塔政权到出兵海地、多米尼加和古巴,威尔逊并无迟疑地再次扮演了“大棒总统”的角色。而他宣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是“要为世界的其余地区做门罗主义为西半球世界所做的事情”,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新世界”的篮子里到底装的什么货色。所以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地提出目标——承认时代的进步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现实主义地实现目标——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

    ——据纪胜利《威尔逊、罗斯福和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之比较》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新世界”构想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新世界”构想不能实现的必然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西湖双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某一时期的欧洲版图,(见下图),该“时期”最有可能是20世纪(    )

    A: 20年代
    B: 30年代末期
    C: 40年代后期
    D: 80年代末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联合测试试卷
  • 3. 一个国际组织的规约中表示:“1.会员国应依国家安全之最小需求及国际义务裁减军备;2.对会员国的军事威胁视同对整体的共同威胁;3.会员国间之争端应交仲裁,各国亦应遵守仲裁结果。”请问这是哪一个组织的规约?(    )
    A: 三国同盟
    B: 国际联盟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华沙公约组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西湖双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余伟民、郑寅达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中说道:“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法国的手段包括(    )

    ①肢解领土    ②制裁经济    ③均势外交    ④限制军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西湖双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一战结束后,集体安全成为各国政治家、外交家追求的目标,国际联盟的建立和欧洲国家倡导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均属于对这一目标的实践。对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苏联因一直被排斥在国联之外而开始倡导集体安全
    B: 国联曾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并对其进行某些制裁
    C: “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的可能性
    D: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结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西湖双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一战中的某次战役是一次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法军累计参战兵力达 60 多个师,德军累计参战 46 个师,双方伤亡人数总数总计70 余万,故有“绞肉机”之称。该战役的发生地 位于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起始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在远东卷土重来……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召开的备受世人注目的华盛顿会议,便是欧美列强企图遏制日本独占中国、在远东重建新的势力格局的努力。……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指数为100,战争结束时的1918年已下跌至66.1,而到1924年已恢复至119.6,1926年更增加到135。在外国商品重新大量涌入中国的同时,他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漫画《炉边谈话》

    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起始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后,亚洲国家对西方列强集体失望。英国没有兑现印度期待的自治。反而变本加厉,加深了印度的殖民枷镇。这导致甘地等印度精英从支持英国参战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推动印度独立。……比之外,一战使得亚洲的知识分子们经历了期望和失望,也让他们开始反思西方文明。亚洲人到底还要不要向西方学习?还是要自己另起炉灶?亚洲的价值和未来的归宿是怎么样的?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为什么要重新审视一战的历史?》

    材料二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目的之一是调和英国殖民地当局和印度独立势力的对立情绪,以便英国整合印度人力物力全力对抗法西斯。“彼受英人统治之苦痛而演成今日铁石心肠,无论任何革命热忧,亦不能转移其忍心之毫末。余对其观念之综论,彼惟知爱印度有印.度……乃印度哲学与传统精神所造成。只知忍痛而毫无热忱,实非革命首领之特性。余乃断言印度革命之不易成功也。”

    ——摘编自《蒋介石访问印度内幕 蒋介石日记》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一战结束后英国对印度加深“殖民枷锁"及甘地演变为“民族主义者”的表现。指出甘地在对西方文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主张。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英国与印度独立势力的对立”,并概括蒋介石对甘地的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起始考试试卷     
  • 9. 《新全球史》记载:“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和我们在一起’。”“他们”认为这场战争(    )
    A: 是民族解放战争
    B: 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C: 是长期的阵地战
    D: 德国必将取得胜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起始考试试卷     
  • 10. 《顾维钧回忆录》中写道:“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世界为之愕然。”顾维钧回忆的“这一天”是(    )
    A: 1月18日
    B: 5月4日
    C: 6月28日
    D: 11月12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起始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