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成为一代人的噩梦,人们提起它便恐惧的原因是(   )

    A: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质的战争
    B: 进行了长达百年的革命
    C: 南北双方由此展开了斗争
    D: 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练习
  • 2. 在评价一个事件时,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列宁认为:“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该事件为(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
    C: 凡尔赛和约
    D: 日俄冲突的和平解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练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1917年就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   )
    A: 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 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5. 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大国的衰落
    B: 邪恶的终结
    C: 分赃的场所
    D: 战争的积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6. 《全球通史》中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 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 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据此可知美国(   )
    A: 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B: 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
    C: 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 成为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落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8.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 列强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 列强签署《凡尔赛条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条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9. 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

    项目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A: 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
    B: 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
    D: 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
  • 10. 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遇难的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    )
    A: 促使美国迅速作出了参战决定
    B: 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 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D: 加剧了美德两国关系的紧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gb】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A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