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让法国参加占领和管制德国,由于丘吉尔的坚持和罗斯福的斡旋,斯大林做出让步,会议达成了将德国分为四个占领区的协议。英、美扶持法国参与对德占领意在(    )
    A: 帮助法国实现复苏
    B: 扩大英美对德的影响
    C: 削弱德国军事实力
    D: 增强制约苏联的力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 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欧洲的联合产生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3. 漫画可以拓宽学习历史的途径,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能够更直接鲜明地感受历史。图为二战时期的漫画,漫画盘子.上的馅饼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左边戴礼帽的是英法领导人。此漫画意在(    )

    A: 讽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B: 揭露法西斯国家罪行,讽刺国际联盟的形同虚设
    C: 谴责捷克斯洛伐克的亲德立场
    D: 指明《凡尔赛和约》的虚伪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4. 20 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
    A: 得力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利用了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
    C: 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 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的支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5. “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 《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6. 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股新思潮,包括印度的尼赫鲁主义.印尼的苏加诺主义、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和泛非主义等。这股思潮的出现说明(    )
    A: 殖民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不结盟运动具有反殖反霸诉求
    C: 世界和平民主运动蓬勃兴起
    D: 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获得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联考(10月)试卷
  •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2.7%,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8%。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半。据预测,2025年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个“新钻”国家将跻身世界经济前20强。这表明(   )
    A: 国际经济秩序趋向平等
    B: 经济全球化冲击传统民族国家主权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D: 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入经济区域集团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第29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8. 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已经不大的份额正在不断减少, 而贸易条件却一直在恶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 1960年的21.3%到1970年下降到i7.6%”。据此判断,不结盟国家意识到(   )
    A: 必须变革国际经济秩序
    B: 两极格局导致经济混乱
    C: 美苏争夺第三世界野心
    D: 反对强权政治的迫切性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第29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9.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确定了美元在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后来导致该体系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材料表明(   )
    A: 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 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 浮动汇率制使汇率稳定,风险降低
    D: 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桐柏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 10.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菌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

    ——摘编自程诚 《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