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在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方面撤出让步换取美国停止实施战略防御计划的建议,致使美苏军备谈判长期徘徊不前。美国的做法(   )
    A: 导致美苏争霸失控
    B: 意在拖垮苏联经济
    C: 引发美欧关系恶化
    D: 源自中美联合抗苏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表2

    文献

    解释

    苏联《外交词典》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断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剥夺苏联人民和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胜利果实

    《辞海》(1999年版)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称

    《不列颠百科全书》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及各自的盟国之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

    表2是不同文献中关于冷战的解释。这可以说明冷战(   )

    A: 源于美苏的对抗
    B: 并不排斥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C: 冲击了两极格局
    D: 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2021届高考历史压轴试卷
  • 3. 如表是二战后三次柏林危机的基本概况,从中可以折射出(   )

    第一次

    1948年,苏联全面切断西方占领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只保留三条空中走廊。美国纽织空运,同时实行反封锁。危机延续近一年,苏联才撤销封锁。

    第二次

    1958年,苏联发出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的最后通牒,英美法拒绝,并宣称将诉诸武力。在美国同意召开新一轮首脑会议协商后,苏联撤销通牒。

    第三次

    1961年,苏联再次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遭到肯尼迪拒绝后,苏联和东德筑起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间的边境。西方国家不得不在事实上接受柏林墙。

    ①美苏在争夺中始终保持克制              ②德国分裂主要源于其内部意识形态分歧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阻碍                ④英法两国的利益与美国始终保持一致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2021年高考历史压轴试卷
  • 4. 表1是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引自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在1970年出版的《钢铁统计要览》)。据此可知(   )

    表1

    年份

    苏联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1927

    358.8

    4565.6

    168.5

    1626.7

    838.0

    924.3

    1929

    485.4

    5733.9

    229.4

    1621.0

    971.6

    979.1

    1931

    562.0

    2636.2

    188.3

    826.9

    781.6

    528.6

    1935

    1252.0

    3464.0

    470.4

    1641.9

    627.7

    1001.7

    1936

    1633.9

    4853.4

    522.3

    1917.5

    670.8

    1197.4

    A: 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 美国工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C: 日本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D: 西欧国家因危机而陷入衰退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5.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美苏粮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苏联每天向美国出口20万桶石油,同时苏联每年至少进口600万吨美国粮食,否则协议作废。由此可见,当时(   )
    A: 苏联在两极对抗中处于劣势
    B: 美国对苏联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 冷战局势的缓和存在可能性
    D: 苏联被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有的学者指出:冷战植根于两极体系,只有在该体系崩溃的时候冷战才能结束。换言之,苏联解体致使两极格局终结才使冷战结束;只要两极格局存续,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危机就会持续发生。该学者意在说明两极格局(   )
    A: 是冷战存在的前提条件
    B: 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C: 以美苏实力均衡为基础
    D: 取决于超级大国的对抗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密卷A【新课标Ⅲ卷】
  • 7.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7月提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前途。”尼克松这一讲话的主要意图是(    )
    A: 改善中美关系,美中联合抵制苏联的扩张
    B: 承认多极世界的现实
    C: 维持“全球均势”,保持美国的全球地位
    D: 为访华制造和缓氛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195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二战后生活。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影片意在(   )
    A: 赞扬民众建设家园的热情
    B: 反映美苏两极格局对峙
    C: 唤起民众对战争的反思
    D: 宣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民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1984年一批西方学者认为“欧洲共同体破产了”,“创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繁荣起来的” 欧洲,“有可能完全错过第三次工业革命”,惊呼“欧洲面临太平洋的挑战”这一认识(   )
    A: 揭露了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主张
    B: 来源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的现实
    C: 观察到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
    D: 说明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失灵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4月高考预测猜题(新高考版)试卷
  • 10. 二战后,苏联在其周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圈战略“安全带”(或“缓冲带”),但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尤其是对一些东欧国家,很快就改变“联合政府”政策,让各国共产党实际掌握国家权力,并向这些国家输出苏联模式体制。这反映了苏联意在(   )
    A: 确保欧洲的持久和平
    B: 加强其对东欧的控制
    C: 推动欧洲走向一体化
    D: 确保东西部边境安全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4月高考预测猜题(新高考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