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欧洲,胜败双方携手同祭;但在亚洲,人们则各行其是∶日本人去广岛、靖国神社或塞班,中国人去北京的卢沟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哈尔滨的前日本生物战731部队旧址,韩国首尔、中国香港、新加坡、马尼拉等地也举行了各自的纪念活动。

    欧洲和亚洲纪念活动的实质和内容也有天壤之别。在诺曼底、莫斯科,华沙。柏林和续累斯顿的聚合,不仅传达了痛苦的反思,而且体现了切身的悔恨,彼此的宽恕,以及真诚的和解;人们发警不忘人类史上的那场浩劫,以避免重蹈覆辙。欧洲确实摆脱了历史的阴影,而亚洲则大相径庭。此时此刻,亚洲的民族主义如脱缰之马,民族间仇恨不共戴天,国家间对峙日渐加深。

    —摘编自于滨《二战纪念之终结》

    根据材料,归纳欧洲与亚洲国家纪念二战活动的不同之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亚洲的国家间对峙日渐加深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高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5月)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国相继出台了有关亚洲政策的一系列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其一,如果共产党控制了东南亚,那么,中近东和澳大利亚则将被攻陷;还将“危及欧洲的稳定和安全”;日本因此也可能“同共产主义妥协”。

    其二,美国在亚洲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美国应“防止东南

    亚国家落入共产主义轨道”。

    其三,美国应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发展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实力,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自立和政治稳定;不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任何政治经济关系。

    ——据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

    材料二 1969年8月,尼克松在关岛阐述了他的亚洲新政策,后来发展为尼克松主义。基辛格对此作了如下表述:美国将继续承诺保护相关国家对抗外来军事大国的侵略,但不会派军队去为这些国家对付内部颠覆而战。美国将主要以提供适当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以帮助这些受到威胁的国家自救。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以“伙伴关系(针对西欧)、实力和谈判(针对共产党国家)”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

    ——据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一时期亚洲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亚洲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4分)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浑源七高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5月第六次模拟考试试卷
  • 3. 下表是二战后三次柏林危机的基本概况,从中可以折射出(     )

    第一次

    1948 年,苏联全面切断西方占领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只保留三条空中走廊。美国组织空运,同时实行反封锁。危机延续近一年,苏联才撤销封锁。

    第二次

    1958 年,苏联发出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的最后通牒,英美法拒绝,并宣称将诉诸武力。在美国同意召开新一轮首脑会议协商后,苏联撤销通牒。

    第三次

    1961 年,苏联再次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遭到肯尼迪拒绝后,苏联和东德筑起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间的边境。西方国家不得不在事实上接受柏林墙。

    ①美苏在争夺中始终保持克制  ②德国分裂主要源于其内部意识形态分歧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阻碍    ④英法两国的利益与美国始终保持一致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届高考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试卷(三)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事件

    1945年2月

    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1947年3月

    杜鲁门发表抨击“极权政体”的咨文

    1952年7月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生效

    1955年5月

    苏联与东欧八国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955年11月

    越南战争爆发

    20世纪60年代末

    有104个国家获得独立

    1972年7月

    田中角荣倡导实行“多边自主外交”

    1987年12月

    美苏达成《中导条约》

    1998年4月、11月

    中国与欧盟、中国与日本达成“伙伴关系”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南师大附高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卷
  • 5. 西方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更胜于为防止另一场战争发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战后的美国(   )
    A: 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B: 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 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D: 组建了与苏联对抗的北约组织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麻城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六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1954年法德缔结文化协定,规定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表明法国和德国则(   )
    A: 认同教育是推动和解的根本动力
    B: 历史研究的学术细则达成一致
    C: 都认可教科书的和平教育功能
    D: 回避对两国历史研究的分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麻城实验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六次模拟考试试卷
  • 7. 1956年7月初,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会谈时提出“不与集团结盟”,并认为“处在两个集团之外的那些国家总应该设法联合起来...设法集结第三世界”,在此推动下,不结盟运动迅速兴起。该运动的兴起(  )
    A: 促成了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
    B: 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C: 推动了区域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
    D: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底模拟考试试卷
  • 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时期,美国社会科学家与政府就有关苏联问题的情报搜集、数据分析及政策制定等事务一贯有着合作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移民政策放松,整个70年代,有超过20万苏联人移民到西方,这为美国学者通过对苏联移民的调查来研究苏联问题创造了条件。但是受联邦预算因越南战争的庞大开支而紧张的影响,这些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困境;另外,70年代以“缓和”为基调的国际形势,也使对苏联问题的研究逐渐失去了其作为冷战思想武器的实用性。直到1979年底,由美国政府资助,为期8年的“苏联访谈项目”正式拉开序幕,该项目由美国社会科学家通过对原苏联公民的访谈调查进行跨学科协同研究,目的是搜集相关最新情报信息以了解苏联社会的真实动态,为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对苏政策提供支持。1981年,新上台的里根政府认识到该项目的重要战略价值,于是对其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苏联访谈项目”使美国发现了当时在苏联国内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推动了学术与政治围绕国家利益的结合。

    ——据王子晖《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社会状况的调查》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访谈项目”实施的背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签订之后,双方人员交往虽然不断增加,但“柏林墙”仍然发挥着它的阻碍作用。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不难想象,“柏林墙”给两德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痛苦和灾难!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修建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卷
  • 10. 如表是不同文献中关于冷战的解释。这可以说明冷战(   )

    文献

    解释

    苏联《外交词典》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断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剥夺苏联人民和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胜利果实

    《辞海》(1999年版)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称

    《不列颠百科全书》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及各自的盟国之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

    A: 源于美苏的对抗
    B: 并不排斥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C: 冲击了两极格局
    D: 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暨肇庆市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