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力提倡“和平共处”战略,积极授助包括印度、缅甸和埃及等国家,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这表明(    )
    A: 苏联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 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
    C: 和平共处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D: 与美国积极争夺中间地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试卷
  • 2. 下表为1952年美国对外援助资金项目表(单位:万美元)。据此可知(    )

    地区

    军事援助资金

    经济和技术援助资金

    合计

    欧洲

    502 800

    102 200

    605 000

    近东和非洲

    39 625

    16 000

    55 625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53 525

    23 750

    77 275

    对联合国朝鲜重建署捐款

    --

    --

    4 500

    美洲各共和国

    3815

    2125

    5 940

    A: 美国军事扩张步伐加快
    B: 马歇尔计划进一步推广
    C: 美苏对抗形式出现变化
    D: 冷战中心地带在欧洲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适应性考试(二模)试卷
  • 3. 1954年法德缔结文化协定,规定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表明法国和德国(    )
    A:  认同教育是推动和解的根本动力
    B: 历史研究的学术细则达成一致
    C: 都认可教科书的和平教育功能
    D: 回避对两国历史研究的分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3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 4. 1972年美苏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内容为美国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苏联则在今后3年内购买美国谷物,最终美苏之间达成了3000万吨粮食协议。后来苏联继续向美国提出购买粮食,美国提出与两国之间“中导条约”的谈判挂钩,苏联被迫销毁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导弹。这表明(    )
    A: 苏联未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B: 粮食安全成为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C: 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美国
    D: 美苏结束了激烈对抗的局面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3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 5. 1950年9月,欧洲支付同盟宜告成立,成员国来自贸易的收入和支付由国际清算银行(各国中央银行合作的国际金融机构)统一掌管,各国在同盟内部有债权和债务地位,差额用美元或黄金清算。这一现象(    )
    A:   折射出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
    B: 表明西欧各国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增强
    C: 反映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濒临瓦解
    D: 说明马歇尔计划受欧洲各国普遍抵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1960年1月4日,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瑞典、挪威、瑞士、奥地利、丹麦和葡萄牙等七国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公约》,同年5月3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成立。其宗旨是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内部自由贸易。由此推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立的动机是(    )
    A: 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B: 冲破“马歇尔计划”
    C: 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D: 顺应“冷战”的局势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3月模拟考试试卷
  • 7. 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外语借用汉语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加入诸多国际组织
    B: 全球化速度加快
    C: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D: 翻译技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8.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同盟解体
    B: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C: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 国家实力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棠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了关于欧洲复兴计划的演说,表示“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美国“能力所及,予以全力支持”。紧接着,英、法、苏三国外长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响应该计划的问题。因意见分歧,苏联退出会议。这里的“最初的意见”旨在(    )
    A:   恢复英法等国的经济制度
    B: 实现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 提升西欧对抗苏联的实力
    D: 构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费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 10. 有学者指出,不结盟运动并不意味着中立,它是反帝国主义和反霸权主义的政策,因此,它不是任何其他政策的工具和补充。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
    A: 坚持独立自主和反霸权
    B: 致力于世界各国间矛盾的解决
    C: 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D: 利于缓和第三世界国家间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末考试试卷